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一连几天登城北的敬亭山。既为调整身体,也为调整心情。
一路骑行到达东大门。
未等下车,先闻到扑鼻的香味。一溜小烧烤烤得山门烟雾缭绕。平时讨厌这种气味,今天却例外。放眼远望,五颜六色的风筝飞得满天都是。孩子们穿花蝴蝶一般在身旁大呼小叫,竟不觉得喧闹。一个胖乎乎的小男孩最惹我爱,固执地以为那是童年的我。心中刹那间莫名地激动起来。阳光下这般美妙。早该出来转转了。
虽然是宣城人,敬亭山却来的不多。拢共三四次吧。不是不想来,而是有些情结。这里不说也罢。
最先进入视野的是两座高高大大的牌坊,碑身满刻文字。林林总总,无非名人名言,名家墨宝。印象最深的是楚图南、林散之的书法,白居易、陈毅的诗句。
穿过徽派风格的牌坊,迎面是石质的李白雕像。目光高远,面庞清癯,须髯飘逸,衣袂翩翩,背剪着双手,颇具“沉郁顿挫”之风。与想象中诗仙形象不甚切合。倘若脸上更多些皱纹,会让人误认作杜甫。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
李白右手边是敬亭湖。说是湖,不过三个足球场大小。湖虽小,却有点睛之妙。湖中莲花初绽,堤岸杨柳依依。亭台楼阁环湖罗列。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湖光虽美,心情却不美。高中时代的一个同学,人高马大的,不幸溺亡在此。他父母呼天抢地的场景至今历历在目。当时我也在游泳。
循湖右转,一条新修的柏油马路蜿蜒通向山脚,一路葱郁。偶见几棵大树满缠绳索,光秃秃的树干旁斜出少许嫩枝,有些还打着吊针。好似重疾在身的病患。不由自主地摸摸自己的头顶,想起树挪死人挪活的话来。
路上游客还不少,不时有小车擦身而过,让人惊心。既来爬山,为何怕走这段路?又自我安慰一番:他们不过附庸风雅,我才是乐山之仁者,乐水之智者。
十来分钟的路程,远远就能看见第一个景点:广教寺塔。
与书中介绍差距不小,这两座始建于北宋年间的宝塔哪里还有多少恢弘气象。我的知识记忆中,最早的塔源于原始的男根崇拜,大多依山傍水而建。取向动静相宜、阴阳协和的审美旨趣。
令人费解的是,当初出于何种考量,竟选择了这般不起眼的地界建塔。千年的风霜雨雪,加之附近新建筑迫压,使之愈发颓败。文物管理部门为何迟迟不修复被日本飞机炸毁的塔顶,记住历史未必需要一直展示着创口吧?
一道铁门将围塔建造的小寺锁成内院。驻足铁门张望,不大的院落里芜草丛生,破败的塔尖仿佛去势的太监。蓬草里窸窸虫鸣,树梢上潇潇风声,千百年来香火旺盛的江南名刹,如今已然一片萧瑟。只留下这两座塔追忆着曾经的堂皇。
再往前走是一大片茶园。莫非这里就是传说中贡茶敬亭绿雪的产地?尽管不谙茶道。但仅看那地势也能猜出,所谓贡茶肯定不过是一场商业炒作。
“看似浅近跑死马”, 走得汗津津时,终于到达山脚下。这里是第二个景点——皇姑坟。
皇姑者,玉真公主也。群翠环拥处,一宽袍大袖美女兀自孑立,身姿曼妙却神情落寞。这就是传说中诗仙李白的绯闻女友。
据说玉真是玄宗时的公主,为李白鸣不平未遂,从此远离政治漩涡,来到宣城,后皈依佛门,晨钟暮鼓青灯黄卷安度余生。李白七次来宣城,就是为了追随心爱人的脚步。当他最后一次来看望心上人时,迎接他的竟然是一抔黄土。
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
李白在宣城留下了42首诗。“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云云。 江南诗山因此扬名。
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人烟寒柚橘,秋色老梧桐,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许多人以为李白钟情敬亭山水。其不知天下美逾敬亭山色者何止千万,独爱敬亭不过是爱屋及乌罢了 。年轻时读教科书只知道李白浪漫有加豪情冲天,今天读来却是别样感受,任他诗仙也脱不了“情愁”二字。这些珠玑之作哪一首不是愁城泣血情海弄舟呢?
告别玉真墓,拾阶而上,开始了真正的攀登。回头一座小拱桥。
一对疑似情侣正先后穿桥而过,女孩嘴里念念有词:“等等我,我们一起来过奈何桥”。女孩几分戏谑几分深情的告白,博得游客莞尔一笑。大庭广众之下,一个女孩家如此大胆委实难得。
又拾级左拐,眼前一座小庵。虽其貌不扬,香火倒也旺盛。一对中年夫妇手举高香双双叩拜。我向来信奉佛在心中,从不烧香拜佛,辞谢了小贩的美辞美意,专心看起庵门上的一幅对联:
“经声佛号唤回苦海迷路人,晨钟暮鼓警醒世间名利客”。
庵门香客众多,云山雾罩堪比山门。忽然怀疑起那副对联:世间求神拜佛者有几个不是为名利而来。近在眼前的迷路之人为何得不到佛祖召唤。
继续向上是最险的一段“十八亩”(不知道是不是这几个字)。这段登来最辛苦,一路只管用力攀登了,全然没顾得看四周。似乎也没有无限风光。大汗淋漓之际,眼前一座小亭。
小憩片刻,看亭旁石刻方知道为纪念抗战烈士而建。一座简朴的亭子,一方不大的石刻,几行官样的文字,记录了一段轰轰烈烈的历史:民国29年,国民党陆军108师300余人与日寇浴血奋战,除几人脱险,大部为国捐躯。
英烈石碑附近,垃圾箱已经溢出,苍蝇飞舞,一片狼藉。令人不平和感慨。
还剩下最后的一段了,站在这里已经能清楚的看见山顶,许多人已经往下了,理由是上面没什么意思了。上还是不上?正犹豫着,山顶走来退休同事的老伴。老奶奶笑容可掬的和我打招呼,说他们老夫妻每天都来一趟,每次都登顶。忽然来了勇气:爬上去!
下山走了一条少有人迹的小路,蓊蓊郁郁不见天日。时有杂花生树,枯藤蔓枝,一路磕磕绊绊,倍感辛苦。忽然手机响了,是老友邀约饭局,脚步立马轻松许多。穿过山脚密密蓁蓁的松树林,沿着新修的车道,一直下到弘愿寺。
头顶艳阳高照,耳畔佛乐隐隐。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是啊,人生百年,草木一秋,渺渺粒尘而已。无论历经了何等荣辱沉浮,至多留下些雪泥鸿爪。而曾经执念着的情长怨短,名来利往倏忽即成云烟。
亘古不变的,唯有巍然屹立的敬亭山,静水流深的水阳江。千百年来启发着一方仁智,与人类相依相伴,相看不厌。
本文由【精选好文】专题推荐
本文编辑:木兮伊人
专题主编:城外的阳光s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