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里那个穿着Prada的职场女王,电视剧里那个雷厉风行的杜拉拉,现实中你奉之为楷模的大BOSS……恐怕都是你心心念念想要成为的人吧。
但是,当你吞吞吐吐汇报完工作,当你推动的项目进程缓慢,当你为领导需要的报告抓耳挠腮时……你突然绝望了,你觉得自己在做梦吧。
别着急,我来跟你说几招职场利器,你不妨用用。
01开口30秒,抓住对方的心
我去年大三暑假实习的时候,帮对方公司要领导的某些奖杯照片做宣传视频。因为领导外出,所以任务没法立刻完成。跟对方公司解释的时候,我用微信发了语音,我是这样说的:不好意思啊,李老师。刚才跟领导联系了,领导正好在外出差,会到周五回来了……但是他让我问问您其他照片可以不,比如……现在的情况是这样的,跟您说一下。
我刚发出去了四五十秒的语音,自以为表现得很有礼貌,情况由描述得很详细。我的部门主任来了一句:你发了那么多根本没有说到重点啊,他可能都不能理解你的意图,你应该先告诉他结果,然后再说其他内容,比如……
留下我一个人在风中凌乱。
后来,我才渐渐意识到,在职场里,领导最想听到的是结果,想得到的是最有用的信息。用最短的时间讲出领导最想听到的信息,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创造效益。
所以,在职场中,无论是跟同事交流,还是找领导汇报,30秒法则,不仅能让你获得上级和同事的认同,更能锻炼你理解事务的深刻程度,树立起严密的思维逻辑,全力聚焦问题。
02准备工作不能少,先完成再完美
我们老家有这么一句话:早起三光,晚起三慌。任何时候,留出时间做准备工作都不为过。
我是典型的天蝎座,做事苛求完美。前几天抽调一个报表,到了转交给领导的时候,我下意识打开了表看了一眼,突然间不是觉得这个字体不合适,就是觉得另一个表的颜色太深了,于是上交前自己就又改起了格式,这一改不要紧,领导有事出差了…...结果是:我没有在规定时间完成工作任务。
其实呢,我是完成了的。只不过我忽略了什么才是最重要的,也没有在上交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经济学上的“边际效用递减”就可以用在完成了一项工作以后。我并不是要否定工作“精益求精”这样的习惯,而是认为,在我们完成了基础工作以后,我们应该在心里预演接下来的各种情形,用这些时间做对工作结果更有意义的一些事情。
没有缓冲和准备的工作,往往意外重重。
03切忌沟通“死心眼”
工作中谈判沟通是必不可少的,陷入僵局也是必不可少的情形。在这样的情形下,发挥死缠烂打的精神往往收效甚微。你不妨调节一下当下的氛围,在另外一个场合里,再去进行协商,或许会得到不一样的结果。
职场里,总会有那么一个能够Hold住全场的精英。精英不好做,他的「利器」也不是一朝一夕打磨成的。
不放弃打磨「利器」,你也不回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