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识》读书笔记之一
还是继续昨天的话题。
既然主战场那么重要,那我们就该想想怎么找到自己的主战场,并找到通往主战场的道路。
吴军博士毕业后,2002年入职谷歌,直到2014年彻底离开谷歌,期间还去过腾讯做副总裁,算一下,也是经过了十几年的时间,才能清晰地确定“做自己才能做的事”。而且,他有自己的基金,是硅谷的投资人,赚钱对他来说是不成问题的,所以才能大胆、放心地去追求自己才能做的事。
推想一下,吴军所说的“做自己才能做的事”,必然也是他真正喜欢做的事。而且,我觉得应该是先有自己喜欢做的事,然后随着阅历和见识的增长,才能在喜欢做的事里,甄别出只有自己才能做的事。所以,“自己才能干的事”就像是冰山一角,“自己喜欢的事”才是海水下面体积更大的冰山部分。
我们在寻找“自己才能做的事”之前,应该充分发掘”自己喜欢做的事“。还以吴军为例,从他公布的每年的工作任务来看,他的所有时间里,感觉至少有80%是在做他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包括写专栏、出书、旅行、摄影、学习、阅读、投资、教书等,也许,这个百分比还要更高。
但是,我相信,如果吴军还在谷歌或者腾讯工作,他的这个百分比一定达不到这么高。可能最开始的时候,这个百分比也是从个位数开始的,再慢慢地稳步增长。对我等普通人来说,这个最开始的百分比,以及慢慢增长的过程才是最重要的。
试问,你是否时常感觉,开启了很多项工作,而且忙了好一阵子,但回头复盘琢磨,却感觉绝大部分都不是自己特别想干的事?其实这是正常的,得到的另一位专栏作者王煜全对此有很好的总结:每天干这么多不得不干的事情,就是为了有机会干一件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而且继续下去,你的杂事肯定会越来越多。
可见,想干一件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其实并不容易,如果你真正地热爱某一件事,一定是在俗务缠身、干了很多杂事、回到家累得不行了,依然喜欢开启,因为这件事似乎有魔力,可以让你消除身心的疲惫,让你快乐。也正因为这份快乐,促使你放宽心态,有足够动力先做好那些不得不做的杂事。此处,也许二八定律能帮助我们认知——80%的时间做带来20%快乐的事,20%的时间里做喜欢的事却能带来80%的快乐。
但是,为什么继续下去杂事还会越来越多呢?也许,是能者多劳的意思,你能力越来越强了,需要做的事也会越来越多,杂事也会随之增多,但与此同时,“自己喜欢做的事”的时间占比也会慢慢增加,直到像吴军一样实现财务自由(至少衣食无忧、无经济压力吧),就可以彻底翻身只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了。
关于是否真的是自己喜欢的事,还有一种说法可以检测,你可以问问自己,如果全世界都无法得知你在做这世事,你还会继续做吗?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恭喜你,你可能是真正喜欢这件事的。
比如,你学到了某样知识却不能告诉任何人,你还会继续学吗?你去某个地方旅行了却不能发朋友圈、不能传播给外部世界,你还会去吗?你去健身运动,身材变得更好了,却不能让别人知道和看到,你还会继续吗?你死磕自己写读书笔记不能传播出去,还会坚持吗?(我会的)
这背后的底层逻辑可能是,真正的喜欢,不会受到外界评价的影响,是不需要外界反馈的,自己给自己反馈就行了。你所做的喜欢的事,是为了直接愉悦自己的,而非愉悦他人、或者通过愉悦他人来间接愉悦自己的。如果你只能通过外界的反馈来驱动自己做事,那这件事十有八九不是你的真爱。
梵高、尼采、蒲松龄等人不受当世之人待见,却依然能坚持下去留下佳作,莫不如此,从愉悦自己的角度看,也许,他们比后人想象的要开心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