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看到一些鸡汤文章,分享一些自己的感想。
鸡汤文字如果不能够唤醒你的大脑,那只是一些长在电脑或书本上的文字,而如果能让你复盘和思考自己,那他们价值才真正被发挥。
1)青春| 20岁有什么了不起?
一直以来,我们看到的大多是:投资自己。而作者说的是:投资身份。
身份是什么?你的角色,你的背景,你的能力。
题目写的是20岁有什么了不起。你想到了什么。虽然我已不再是20岁,但是我还是打开了这篇文章,我在想,30岁有什么了不起。
既然20岁已离开我,那我能为自己30岁这个阶段做些什么呢。
文中说:30岁不是另一个20岁,它是20岁的见效期,正如40岁是30岁的见效期一样。
反思自己:现在这么努力的工作,处理工作和生活关系的目的是什么?
我希望在40岁的时候,能享受30-40岁这十年带给我的红利。
作者说:没有当年的阅读,就没有今天的工作。没有当年的书写,没有此时此刻,你所看到的这行字。
我也想说,没有当决心在简书开始写作,就不会有压力和动力去研读和思考,更不会有这些星光启发,去分享给每一位朋友。
文中说:20多岁时,一直投资自我,会在未来十年,享用到身份资本所带来的资本滚雪球”。20多岁时,一直消费自我,会在未来动用源源不断的庸碌、困窘、麻烦、负面情绪,来为自己买单。人生在世,没有一种成长是易如反掌的。
所以,我们应该去进行有意义的探索,做你最想做的事——它能成就你,而不是消耗你——让工作落到实处,打造身份的基石。
你将为自己启明,也将荣耀你自己。——一起共勉。
2)太乖|你为什么成长的不够快?可能是因为你太乖
看到这个题目,还是让人耳目一新的,我自认为成长一路走来,是比较乖的路线,或者正规军路线,我喜欢学习,我喜欢听话执行做事,我喜欢按时交作业,我喜欢听老师或领导的夸奖。
所以,在被人看来,可能都是属于乖孩子,乖学生的范畴。
但是我又不是表现很优秀的人(一直不是学习方面金字塔尖的那些人),也不是没有自己想法的人。
但是说实话,学校生活让人学会了规矩做事,规矩做人,所以,我不太爱表现说不的情绪和理由。
我喜欢从别人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更懂得理解和宽容,这不是非常好的优点,因为可能是过度看中自己在别人眼中的形象,对自己的一种苛刻要求。
记得,我第一次站讲台讲话紧张,第一次主持紧张,第一次面试紧张。
很多时候,我想活在自己的舒适区里,我看外界风起云涌,只做好自己的事情就好。但这只会让我越来越安逸现状,成为井底之蛙。我知道其实内心里我想突破,想成长,想改变。
记得几年前,参加一次读书会,管理员说,小伙伴们可以推荐自己来参加期中的读书分享。
当时听到这个后,我蠢蠢欲动,我想参与,但我很多小想法在告诉自己别去,比如:你真的读懂这本书了吗,你的分享也许浅显易懂,没有太大价值;你如果参加,还要花时间去准备课程,花时间去演练;也许你真的报名了,也不会被通过的。
但是内心最深处的想法是:如果这次机会我也放弃,我以后会习惯放弃所有在我面前的机会。
这件事情不是我不喜欢,只是我胆怯,不敢突破。
于是,我没有给自己充分的说服理由,就报名了,之后的在线分享很成功。后来认识了很多朋友,在之后的线下活动中,也彼此增进了了解。
从那之后,我对分享这个事情,不再那么惧怕了。其实想来,大学时候我上讲台的机会很多,可是工作后,锻炼的少了,你的某种能力就会慢慢萎缩,直到不再有。
所以有句话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就是这个意思,能力是需要巩固的,巩固是可以迭代更新的,我们需要这样的不断唤醒和精进管理。
所以文中说:造成差距的原因在于,当遇到“不会”的事情时,你是选择了逃避还是迎难而上。
没有人生下来就什么都会,世界也不会只给你刚好能化解的挑战,在一个瞬息万变的时代,事物更新这么快,以前的经验都在过时,不去主动更新知识体系,不去主动迎接新的挑战提升自己,难道甘心坐等淘汰吗?
有些门槛必须由自己迈过去,哪怕跌跌撞撞,信息不足,最最重要的是要勇敢去面对,走出第一步,然后为了过这个坎所付出的努力,会让你从心底里为自己骄傲。生活就是一个接一个的难题,若没有迎难而上的勇气,下次遇到你依旧会束手无策。
那些让你说不的事情,不是为了让你学乖,是为了让你努力赢得一个yes。
这么走心走肾的文字,让我们一起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