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天胃口不好,吃什么都提不起劲,不想做饭的我点了一份板栗鸡煲仔饭。满心期待的拆开包装送进嘴被舌头触碰到的瞬间就想哭了,真TM太难吃了。
果断给了差评拉了黑,不带一丝愧疚跟犹豫的那种。
之后脑子想到的全是阿春带我在深圳吃的好吃的广东菜。为什么第一反应不是想吃湖南的湘菜?可能是我已经离开家很久,最近吃过最好吃的就是广东菜了吧。亦或是年纪渐长后觉得油腻跟辛辣不是特别理想的搭配了吧。
闲着无聊便在微信上跟在上海的同学扯了两句,得知他已经在返乡的高铁上了。他以为我要请他吃饭,回想到刚点的难吃的饭菜,立马回绝了他四个字“不想请你”,不是我小气是因为我还没有找到一个好吃的地儿。
分享一下知乎上一个人对上海饮食的吐槽:
“上海——就是饮食荒漠,没有对美食的尊重只有惺惺作态,美食不是小资的环境+小资的价格。美食是川渝二十多种香料每种拿捏的斟酌,是淮扬细细切来不怕麻烦的刀功传承,是广东大清早去采购新鲜食材的态度,是苏州时代浮华我依然真材实料的道德。”
字字戳心。
虽然家乡的美食让我回味无穷,但是我依旧不怎么想回家过年,或者远离家乡的另外一座陌生的城市过年。
一想到过年,便只想逃避。
想起前年的年夜饭,在湖南过的年。
三十大早我哥就跟我妈吵架,原因是我哥不想起早床赖床。我妈则认为过年必须要早起,早起图个好兆头。两个高分贝的嗓子不肯退步,我跟嫂子还有侄子很无奈但却也习以为常。
吵完之后我侄子又被盯上了,因为吃饭的时候他抱着碗离了饭桌去了电视机前,目光不离忘了进食。由于团年却不上桌,吃饭不专心我侄子又遭了一顿骂,不记得有没有哭,有点同情他。反正大年三十的那天,一家人是在一起了,但是却不是我想要的那个样子。
再谈谈去年的年饭,在合肥过的年。
合肥在我心中,算是一座没有存在感的城市,只有地理书上了解过它是安徽的省会。
那是我二十多年第一次不在家过年。男票家是比较和睦的,比起我那个鸡飞狗跳的家让我去他家过年我倒不是很排斥,还有点好奇。
男朋友家由于全家在上海工作的原因,没人住,家里便异常的荒旧。踏进小区的那一刻,有种回到了我2000年居住院子的感觉,甚至还没有那种感觉好。我开始有了后悔跟怀疑,后面的事情也一件一件打破我所有的心理预期,开始了持续性的崩溃。
从进入小区的那一刻,便打破我所有存在的美好幻想。拥挤的房间,泛黄坏掉的马桶让我即刻想回到上海那个出租屋里,真的有了对比才知道过去嫌弃的有多么珍贵。
由于男票的家爸爸妈妈兄弟姐妹比较多,我们在合肥呆了两天就去了他爸妈年前就念叨了许久的老家。
社交恐惧症的我真的巨难受这种场面,笑着给长辈打招呼问好,然后不好意思的接过长辈的红包。最后也分不清谁是谁,红包的主人又是谁,但是又要努力分清谁是谁,毕竟人情是要记在本子上的,需要一笔一笔对上还回去的。
吃饭的时候要一个一个站着给长辈敬酒,10个人的饭桌至少要站起来20次吧。我应该吃了不下10次的这种团圆饭。
过年的时候也是大姨妈光顾的时候,那个时候住在他的外婆家。上厕所就成了我的噩梦。跟小时候几岁在外婆家的厕所一模一样,晚上睡觉只能尿在尿桶里。
走完了乡里的亲戚三十又回到了合肥的家。三十早上起来的饭菜是阿姨早起做的是简单的几个菜,想想还是回家吃的好,当时真的超级想回家,至少吃的东西真的比合肥的好吃多了,汤泡饭实在吃不下。当着男票爸妈的面把碗里的剩饭倒到男票碗里的时候,男票爸给了男票一个“你也有今天的”坏笑。大概是我觉得过年最有意思的画面吧。吃完还好男票带我去市中心走了一番,崩溃了许久的我终于得到了救赎。
不过所有的一切不满我都尽量克服没有当着长辈的面展示出来,毕竟还是要入乡随俗,不能显得自己没有家教丢了人,只能辛苦男票听我的吐槽了,谁让他骗我说去他家过年有多好。
今年的年,只有十多天了。一点盼望都没有,如果可以真的都想直接逃避掉。
不出意外的话应该重复去年的所有经历,当然有个婚礼是未知的。
但是婚礼的一切都是男票的爸所打理的很少的一部分能有自己的想法,图的是简便顺利跟不失面。所以我也没有什么好期待的,如果真让我说个期待的事情,那就是2个好友会跑来合肥参加我的婚礼,想想还是有点盼头的。
为什么走亲戚会这么烦人?(看到的最能说服我的一个答案,希望也能说服你)
知乎——顽皮猫
人类随着生产力的解放,为了维持生存所必须的基本单位,在逐步的缩小。
比如,在原始社会的时候,人类是以部落为单位活动的,只有这样,人类才能抵御猛兽,才能捕到猎物,才有活路。
到了农耕时代,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我们不需要捕猎了,在家里安安稳稳的种地就可以了。所以部落这个单位缩小为了宗族,一个村子往往都是有血缘关系一家人,七大姑八大姨的大家凑在一起,互相帮衬,才有可能生存下来。
这个时代,人类的亲戚观念最强烈,也是人类真正开始有了文明,我们现在的很多节日和习俗,就是从这个“宗族”时代里延续下来的,比如过年走亲戚。
但是到了工业时代,宗族观念被逐渐瓦解,家庭(一家三四口人)作为基本单位已经可以保证生活的很好了,不需要七大姑八大姨们凑在一起生活了。但是这个时候,我们依然在延续宗族时代传下来的走亲戚的传统,但是大家还是亲戚,还没有到反感的时候。
到了信息时代,也就是我们现在这代人,正在见证家庭的瓦解。越来越多的不婚族、丁克族出现,越来越高的离婚率。现在社会发达到了,现在我们仅仅靠一个人维持生活,很轻松很简单,不需要和父辈一样们搭伙过日子了,但是一旦组成家庭,意味着额外的责任和负担,生活品质会大幅度下降(父辈们那个年代,结婚生活品质是会上升的,比如男人找了个洗衣服做饭的,女人找了个能赚钱的,各取所需美滋滋,但是我们有洗衣机和外卖,婚姻福利正在消失,但是婚姻带来的负担在飞速上升)。
所以在这样的背景下,过年走亲戚就是和“宗族”时代来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和“家庭”时代来的七大姑八大姨,再加上新时代的自己,凑在一起,这么三波人在一起没矛盾才见了鬼了。
这不是三代人的冲突,这是三个时代的冲突。
可到底究竟什么时候才是最好的时代?
我想应该是:The next generation.
不出意外这应该是年前的最后一篇更文了,虽然有点丧
2019新年愿望:
希望能付个首付买个房。
希望自己能有更多的故事值得分享跟记录。
文字由由雅小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微信公众号:由雅小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