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完晚饭,很想去熙地港转转,就坐上公交车去了。其实自从农业路修高架桥,原来的快速公交都停运了,只好乘坐一些小公交车七拐八拐地去上班。不过正是乘坐这些小公交车的经历,让我看到了以前没看到的风景,而熙地港就是其中一处。一直想去转转,但拖到今天才第一次去。
熙地港是一家大型的购物中心,和万达广场有点类似,一进去,富丽堂皇的装束立马展现在眼前。90年代中期丹尼斯进驻郑州,逐渐取代一些老的百货和超市,成为郑州百货行业的龙头老大,现在郑州很多大型购物中心都是丹尼斯旗下的产业。这几年郑州飞速发展,万达和熙地港也开始入驻郑州,不知道会不会引起百货行业新一轮的洗牌。
熙地港的氛围我很喜欢,外面看上去稳重大气,里面的设计分割清楚,卖家各有特色,很是气派。丹尼斯在这一方面就有点小家子气了,不知是不是设计的问题,卖家有点互抢地盘之感。最受不了的是丹尼斯门口的大喇叭,每天在那里放音乐,就跟集贸市场的大喇叭似的,简直是自降身价。
熙地港的大多是国际品牌,不是很懂,加上是第一次去,一时摸不清哪些适合自己,就挑了一些国内的店转了转。最后也没看到心仪的东西。看着让人喜欢,却无法让人产生购买欲望,这一点对于百货商场来说不是好事,相比之下,丹尼斯有更多的烟火气,可能在郑州呆得久了,对郑州的消费人群和消费力度更加清晰,所以更懂得如何刺激消费者买东西。
不知不觉间,已到了商场关门的时间,只好出来了。夜班车不太好等,干脆骑了一辆摩拜单车回家了。
回到家,看看微信,发现今天是读写群的周例会时间,看到蜜汁周报里一篇关于中年危机的文章,想想今年自己也已经是35岁了,但却没感到危机,是心智不成熟,还是过于乐观呢?后来看到小月月的一篇关于重回20岁的影视分享,很有感触,里面讲了一对离异的夫妻,想要改变所以重新回到了二十岁,他们尽量避开与对方接触,希望通过改变生活轨迹获得一个更好的未来。虽然情况发展不错,不过女主有一个遗憾,那就是如果命运改变,自己和前夫的孩子也就不存在了,这是她放不下的。
我们都说要改变,可是改变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可就难了,尤其是结婚有了孩子后。在日剧《深夜食堂》里有句台词让我印象深刻:“有了孩子,你的命运将不是你自己的了。”
曾经想过,如果真的有平行空间的话,另外空间里的自己将会是怎样的呢?其中一个是不是按部就班上了高中,考了大学,然后回来按照家里的安排进了一家国企,接着嫁人生子,日子就这么过呢?
也许还有一个空间的自己当年没去北京上大学,而是跟单位的同事接了婚。每天在柴米油盐间,不知道会不会和老公相看两生厌。
又或者还有一个空间,自己在北京上完大学后想留在北京,逼着爸爸在北京买了套房子,通过爸爸曾经任教的学校老领导介绍一个博士给我,就这么着在北京安了家。每天上班累个半死,好在房子买得早,父母过来有地方住,辛苦却有奔头地活着。
之所以一直没有中年的焦虑,是因为上不养老,下不养小。一直活在自己的世界中,不肯与别人产生交集,不让别人走进我的世界。究其根本是对自己不满意,想要改变,潜意识里明白一旦结婚有孩子,命运之轮就会向另一条轨道驶去,不甘心就这么活,但想要过得更好又缺少一份狠劲,一份拼搏,只能躲在自己的世界里自我麻醉,期望有救世主的出现,帮我成长,但是自己也清楚这种情况出现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更有可能的是未来的某一天,外部环境终将我这层保护壳击碎,让我不得不出来面对这个世界的风风雨雨。也许真逼到那份上,也就不得已地成长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