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于2015年2月4日)
初儿:
妈妈放假了,想着寒假里能整天和你泡在一起,妈妈的心都快飞起来了。转眼间,妈妈都快1个月没给你写封信了,一个月,对于一个2岁左右的宝宝来说,那简直是天翻地覆的变化。用老人们的话说,一天一个样,一天比一天捣蛋。
妈妈今天想跟你说的话题是——所有孩子的坏习惯,其实都是大人给的。
以前,你总是乖乖坐在小餐椅里面吃饭,可是,某次,可能你不饿,可能你的兴致还没从玩耍中抽离出来,反正,喂饭可能稍微费了点劲,于是,有人倡议,给我们开开熊大(这是《熊出没》的简称),你一边看着电视里乱糟糟的打来打去,一边机械的张嘴、咀嚼、吞咽,这顿饭,吃得很安静、很顺利,于是,下一顿饭,你就主动要求,开开熊大,大人们会抗争一会,有时候,是我们赢了,有时候,是你赢了。这之后,吃着饭看电视就成了你时不时提出的小要求了。尽管,我们都知道这样不好,影响孩子的消化吸收,也对眼睛不好,尽管,妈妈曾经试图跟你沟通过,你听话的时候,欣然答应吃饭看电视不是好孩子,可是,很多时候,我们还是败给了耐性和科学。
前段时间,你脾胃总是不大好,医生给你开了些调理的中药,这药有些苦,所以,每次喂药都成了一次挑战。有时是你哭得撕心裂肺,有时是撒了满身,当然,也有沟通协商后,表现特别好的时候,但是,大人们不是一直都有沟通协商的耐心,某次,你又哭闹着不想吃药,妈妈没有办法,便趴在你耳边悄声说:宝宝乖乖吃药,吃完药妈妈给你变出来一个小熊糖。于是,你果真顺利吃了药,并及时找妈妈索要说好了的小熊糖。这之后,你记住了小熊糖,记住了如果我做了什么,是可以要一点好处的。其实,妈妈完全可以靠更好的办法解决问题,可是,妈妈还是败给了物质利诱和有条件完成任务。
所以孩子,你发现了吗?所有你未来可能有的坏习惯,都源自于大人们某天不自觉的行为引导。我想,或许有一天,你霸占着遥控器,看了熊大看巧虎,看了巧虎看猪猪侠,甚至于很早的,你也会带上小眼镜,变成了有运动障碍的小胖子,这个不能怪你,遥控器最初的使用权,永远不在孩子手里,而在大人那里。我想,或许有一天,你会很理所应当的问妈妈,如果我某某做的好,你会给我什么奖励啊,这个也不能怪你,最初用小熊糖诱惑你的也不是别人,正是妈妈自己。 妈妈时常这样自省,然后调整着自己跟你的交流方式。
还记得韩寒写过一篇教育他家小野的文章,大概意思是,孩子无意中打死了一只毛毛虫,说那是害虫,于是当爸爸的勃然大怒,觉得孩子在那么纯真无邪的年华里,就生出了这种作为人的优越感和对于其他生物的不尊重,于是打了孩子,诸此种种……当时妈妈的感受是,太矫情!有本事你一辈子不让孩子打死苍蝇蚊子,跟他们和平共处啊?现在想来,可能这也是爸爸对于孩子未来心态的某种担忧吧!妈妈不可能把你教育得那么超脱,但妈妈试图不让一些自己不喜欢的坏习惯,这么早就在你身上发芽生根。
每天跟小初相处,你会发现,孩子真的是夸出来的。有一天,小初无意碰到了妈妈,于是妈妈装着哭了起来,没想到,小初走过来,用小手拍着妈妈说:妈妈别哭了,别哭了,妈妈乖,妈妈是好孩子!妈妈果真就不哭了,还夸了他,于是,宝宝经常在有人的时候,就会叫人家“哭",然后,再由他负责把人家哄笑了,乐此不疲。
寒假的日子里,还有一个属于妈妈和宝宝的福利,那就是赖床。清晨醒来,妈妈和宝宝无限期的躲在被窝里,有时候玩“木头人”,宝宝总是那个喊口号的:“一、二、三,木——头——人——”大大的嗓门煞有介事,然后就是一瞬间的乱动,笑做一团后跟妈妈说:“你赢了!”妈妈的福利是什么呢?呵呵,是可以在宝宝嫩嫩的肉肉上轻咬一口。还有一个妈妈和宝宝常玩的游戏,叫做大灰狼与小白兔,妈妈是大灰狼,宝宝是小白兔,大灰狼经常装作很凶的样子,到处追着宝宝,用嘴呵他的痒痒肉,而这只“小白兔”呢,则不知道往远处跑,一看到大灰狼追来,立刻俯首就擒,直奔妈妈怀里钻来。
最近一期的《新周刊》里有一篇文章叫做《 如何过上一种智力的生活》,看得妈妈很心动,散文家蒙田对智力生活有如此描述——我的目的是悠闲地而不是辛苦地度过余生。没有一样东西我愿意为它呕心沥血,即便做学问也不愿意,无论做学问是一桩多么光荣的事。我在书籍中也是寻找一个岁月悠游的乐趣。若搞研究,寻找的也只是如何认识自己、如何享受人生、如何从容离世的学问。……什么才是悠游的生活呢?拥有自己的loft工作室,不用为生计发愁,具有设计感和审美能力,不用上班,在世界各地享受美食和观看博物馆,与志同道合的朋友聚会。
那么现在,一个温暖的寒假里,我们不是正在享受我们的”悠游生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