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句暴露年龄的话,我小时候没上过幼儿园,学前班也没上过。像我这种不知道幼儿园大门朝哪开的人来说说幼儿园的事儿,似乎有点班门弄斧了。
不过还是要说说,我家孩子明年也该上幼儿园了。
作为家长,谁愿意看到自家孩子被推搡,被打骂,被虐待,但是幼儿园虐童事件似乎从来没有停止过。特别是这几天的幼儿园虐童事件、幼儿园猥亵幼童事件,扎堆报道,扎的人心慌,看的人心焦,总有隐隐的担忧。
大家都在愤慨的批评幼儿园水平如何如何,师德如何如何,监管如何如何,惩罚措施如何如何,这些固然是亟待加强和完善的地方。然而正如摄像头再多,也有盲区的道理一样,幼儿园虐童的盲区还有可能在哪里呢?我觉得在于孩子的沉默。
孩子天真烂漫,本该是童言无忌的年龄。但是虐童的幼儿园老师,会采取恐吓,威胁,哄骗的方式,让孩子感到害怕,不会主动诉说,家长问也不敢告诉家长。
从童言无忌变成童言有忌,仔细想想,除了虐童老师的品德问题,一些家长也起到一定的推波助澜的作用吧。
好好回忆一下,我们平时教育孩子的时候有没有这样说——
“快把鸡蛋吃了,不吃鸡蛋的小孩,老师不让上幼儿园。”
“别哭了,老师不喜欢爱哭的小孩。”
……
久而久之,孩子就习惯了这么说——
“老师不让这么做。”
“老师说这么做不对。”
……
看出来了吧,这里的关键词都是“老师”。这无形中在孩子内心树立了一个标杆人物和权威形象——老师,老师说什么都对,要听老师的话,老师才会喜欢你。这样一来,孩子可以不遵父母之命,却不能不听老师的话。
长此以往,孩子习惯了无限仰视老师,无条件服从老师,可能会变得唯唯诺诺,没有了主见,不敢犯错,失去了创造力。
家长要做的,就是给孩子去掉这种心理暗示,让孩子跟任何人都能平等对话,不能居高临下,也不要低人一等。教育孩子敢于说真话,不要对家长隐瞒什么,让孩子知道最爱他(她)的人永远是爸爸妈妈。
跟孩子做朋友,每天引导孩子聊聊幼儿园一天的经历,聊聊孩子的同学和老师,不知不觉间,就能从孩子的话语、情绪、行为中看出端倪。
如果你是一个全职妈妈或爸爸,完全可以不用让孩子上幼儿园,你完全可以带给孩子快乐的知识,快乐的童年,快乐的记忆。而且你还能保证,绝不会有虐童事件。但是这有点痴人说梦,几乎是不现实的。
一群小孩一起玩,总会遇到不对路的小孩,一个强势不懂事,另一个必然受委屈。
有一次,我家孩子出去玩,一个小哥哥就拦在孩子前面不让玩,连续拦了两次,我也不好说什么。为了避免冲突,我就引开孩子去别处玩。但这事儿在孩子心里留下了阴影,晚上回到家又提起来,有点委屈。
我就这么告诉她:“那个不是小哥哥,是小弟弟,只是个子高,他还不懂事,所以会拦着你,我们比他大,别跟他一般见识。”孩子听了,心头豁然开朗,再不纠结了,嘴里一边说着小弟弟还小呢,一边开心的玩去了。
但是,如果我换个说法:“那个小哥哥个子大,爱欺负小朋友,以后别跟他玩,见到他躲远点儿。”这就给孩子设置了一个凶神恶煞的形象,种下了心灵不安的因子,以后见到个子大的小朋友可能就会有点怵,可能会产生心理障碍,容易拒人于千里之外,不敢沟通,胆小怕事。
我觉得孩子做的很好,有委屈不藏着掖着,说给我们听,这样我们才有机会化解孩子心里的疙瘩。
在幼儿园遇到了不平事也一样,能大胆发声,能及时告诉家长,就不会再频繁出现幼儿园虐童事件了。
让这些看不见的盲区,通过孩子的嘴说出来。这是我们做家长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