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一:父母为什么会把焦虑转嫁给孩子?我们为什么会把成绩当成“信仰”,如何做才能避免双输的局面产生?
一、1、受环境影响随大流,把压力施加给孩子。只关注成绩,忽视孩子是活生生的个体。
2、因为爱孩子, 害怕孩子现在不努力学习,不优秀,将来在社会上难以立足 ,所以就焦虑。
3、源于投射的心理机制,家长停止了生长,但愿望没有停滞,所以通过孩子的优秀,来满足自己的愿望。
4、父母自己的心理需求得不到满足,却把由此带来的心理压力转嫁给了孩子。
5、父母的焦虑来自对未来的不确定性
6、从社会层面来说,以权力地位金钱衡量人的成功,职业不平等;从个人层面来说,孩子的成绩关系到自己的面子
7、自身起点高,对孩子起点就高;
二,弥补自己成长的遗憾;
第三,中国文化造成,僧多粥少,竞争激烈。
8、把理想自我强加给孩子。
9、追求完美。
10虚荣心。社会原因:竞争激烈,现代社会缺乏保障。
问题二:为什么会说“嗜考症”比“网瘾”更严重?这背后涉及到什么心理机制?
1、 嗜考症的孩子,他们的快乐其实掌握在别人的手中,他们所追求的不是知识带来的天然快乐,而是家长老师等外人的奖励和认可。
2、 网瘾的心理机能是趋利避害,正常好治,源自压力大,所以逃避;嗜考症的心理机能是趋害避利,不正常不好治,源自过度奖励,所以成瘾。
3、 这背后形成的心理机制就是真自我和假自我的区别。有证自我的人他会形成内部评价系统有真我的人,他会形成内部评价系统;有假自我的人他会形成外部的评价系统,也就是说他的行动的动力来自外部的他人。外部评价系统的悲哀之处在于一个人过于在于别人的评价而失去了自己。
4、 “网瘾”只是兴趣的转移,而患“嗜考症”是一种心理疾病,是过度的关注外部评价。
问题三:亲子关系中哪些行为是以道德自居的表现?其后果是什么?
1、我所做的都是为你好,包办代替孩子的一切行为,为孩子的人生做好规划。
2、放弃自己的追求,一切围着孩子周围转。
3、认为孩子最好的优点就是听话。
4、孩子应该孝顺父母,父母做错了应该被体谅,亲子之间发生冲突后应该是孩子马上认错,谦卑地对待长辈。
后果是亲子关系恶化,孩子会出现心理问题。
没有独立探索的空间。
问题四:亲子关系中如何做到换位思考?
1、回忆自己那个年龄段的情景,情景切换
2、倾听孩子,做决定之前多思考,与孩子一起学习,共同成长。
3、如果我面对孩子当前情况会怎么做,孩子与我们做法的区别是什么
4、不把孩子视为自己的附属品,把他们当做独立的人来看待,
5、学习专业的心理学知识,用专业性力量来帮助自己理解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