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夜一无所有,何以给我安慰?
海子曾这样发问。这是一个飘荡于无垠宇宙间的亘古不变的疑问,因为黑夜总是存在,每个人的内心都无法免于跌落悬崖,坠入漆黑的深渊,陷入愁闷、无助与绝望的折磨之中,然而正如诗人所说“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如果遁入漆黑是一种必然,那么对于光明的渴望便成为了人所以能够挺过黑夜的源泉动力,而光明在这个世界上的切实存在则成为了黑夜中人们心灵的安慰。当蒙了纱的瞳难以透过层层阻障寻得光明,漆黑便悄然漫向了心灵的旷野,世界随之黯淡失色。或许有月的清辉如水淙淙洒向大地,银色的颜料缓缓扩散于无尽的漆黑浓墨之中,使黑更添了些许柔和,虽自有一番美妙可言,却暗淡依然。唯有那星,颗颗如灯盏悬在无边旷野之上,盏盏明亮闪烁,微笑眨眼睛,汇成一条银色长河,为浸于黑夜的心指出通向光明的路。
黑夜一无所有,正如眼眸似蒙了白纱的患者,当心灵的窗户渍满了泪洗不掉的污迹,整个人该是被一种怎样的恐惧与慌张裹挟,纵使眼前所见并非黑洞洞一片,但内心已恍然如坠漆黑深渊了。且这病一日不瞧,那坠落便一刻不停。于是,月亮冲过来了,它毫不吝啬地洒下柔和的光,让你知道光明的存在,就如同大夫一纸治疗方案的诞生,便宣告了那光明重生的可能。此光源于肉体得到的救治,它固然明亮了世界,却不足以安慰那久浸黑暗的沉甸甸的心。唯有星斗闪耀,以其强烈的光辉、强大的精神力量为心带来璀璨与光明,每颗星的力量或许微薄,但当群星闪耀汇成河,绚烂的星野形成于胸,一个人的灵魂与惶惶的心灵才终于得到救赎,黑夜不再一无所有,是星星点灯使黑夜不再。
每一个护士便如同一颗闪耀的星。
一、理解、善意的力量
星光与月光唇齿相依,只有相辅相成方能驱散夜的漆黑而迎来光明,正如精神与肉体的救赎,缺一不可。然而,对一个人精神的救赎往往更胜于对肉体的救助,从原理上看,意识的主观能动性可以作为解释,而效果上讲,鲁迅之所以弃医从文正是这个道理,一代大师血泪之笔对世人的影响想必也远胜于其从医所能够发挥的能量。因此,医生的准确诊断与治疗固然至关重要,但是护士对病人的精神关怀往往更对光明的到来具有推动作用。只有护士人文关怀的存在,才能使患者与即将到来的光明撞个满怀。
护士一方面要理解患者的身体与精神痛苦,一方面要理解医生的习惯与压力。
患者千里迢迢慕名而来,图的便是一个踏实,几夜难眠辗转,几度风尘仆仆,从肤色黝黑却身材矮小的农民到西装革履谈吐翩翩的领导,从几个月大的尚不谙世事的小宝宝到皱纹爬满面颊拄着杖的老人,生命的四季便在一间小小的诊室里交迭上演,每个人的肩上都扛着一个写着“病”字的沉重皮囊,压得自己只好叹气以喘息。黑夜一无所有。诊室里,有星星在心灵的黑夜中升起。那是一夜未寻到旅店休憩的老人露宿街头一宿后收到的第一个灿烂微笑,那是楼上楼下奔波了许久的老奶奶在测得血压大幅升高后听到的第一句“没事,您肯定是累了,休息一会r咱们再测一次”的宽慰,那是被当地医院的不靠谱吓得内心无着落的父子听到的第一声负责的保证,那是刚刚因紧张中止手术的女士听到的第一声安慰与理解,那是颤颤巍巍拄着拐走来的老爷爷在医院里接到的第一次搀扶,那是做过肾移植手术的小女孩听到的最真挚的鼓励,那是走错了房间不明所以的夫妻接受到的最耐心的指导……星星一闪一闪放光芒,明晃晃的,是希望之光,善良之光。
医患矛盾的存在往往由于医患交流的不充分,双方知识量和综合素质的不对等,患者对医生职责的理解有偏差等因素造成,而护士正对双方的沟通起到纽带的作用。《我不是药神》票房爆表,人们认识到了人皆平凡,可是实际行动中,却往往把医生都当成了医神,认为不论如何,医生满足自己的一切需求都是理所当然。就如恰有一天大夫生病,便有患者怒气冲冲双耳冒烟闯入护士诊室,理直气壮质问护士大夫是不是假装生病让他们等这么久,并放出毫无逻辑可言的言论“我明天要再来看看如果大夫来上班了,那肯定就是骗我们的,真生病哪有一天就好的”,我在震惊中气得面红耳赤,分分钟想斥责患者的无理与冷漠,同理心缺失,想象着医生努力恢复使自己能够尽快回到工作岗位救治病患却被无端污蔑指责的痛心,自己也寒心不已。瞠目结舌之际,护士姐姐柔和的语气已然如水浇灭了患者头顶燃烧的怒火,一连串“医生也是人,不是神仙,也有生病的时候”的语意重复强调但句式风格不失变化的劝解更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患者的心情很快得以平复,甚至离开时略带愧色。其实道理或许人人都懂,是心境与表达方式的不同导致了同一件事的不同结局,就如医患矛盾的缓和上,护士姐姐的将心比心使她们能够理解患者着急就医的心情以及奔波等待的疲劳痛苦、病痛带给患者家庭的经济与精神负担之巨大,也同时能够理解医生的忙碌辛苦、尽职尽责,生病也实在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可见矛盾的化解建立在护士对双方当事人都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而这份难能可贵的理解,正源于护士内心生发出的善意,对世界的爱意。
二、临床经验与书本知识并重
都说学医是活到老学到老,此话极有理,因为科研的不断创新与进步创造着一系列的科学新发现,此为知识上的拓展,而临床经验的不断积累也促使医学工作者自己在迷津中不断探索、拨开迷雾,透过现象看本质,最终有所探索发现。而话虽如此,一切也只建立在你想学(动力)且善于学习(方法)的基础上,才能坚持走好这条路。问起护士姐姐没有病人来的时候会干些什么,她说,看看书,专业书和英语读物。在我看来,临床经验的多年积累可以大量拓展护士的知识广度,而专业书的作用则是起到拓展知识深度的作用。护士每日与大量患者接触,其临床经验的积累自不必再私下下功夫,而能够在闲暇时间自主补充比较精专的专业知识,此番对学习的热爱以及善于高效利用时间的能力着实值得我一学再学;护士姐姐还时常告诉我,自己在询问患者病史时常会涉及各领域自己都没听说过的新型治疗手段如“脑起搏器”等,而每每遇及,她都会仔细向患者请教,此“三人行而必有吾师”的求知态度也正是我从护士姐姐身上看到的最大闪光点之一。
三、科研与生产脱节
曾与一护士姐姐交流聊起益生菌制剂,讲到给宝宝增加食欲用的益生菌制剂进口的效果要比国产药品的效果好很多,又想到不少药品都依赖进口,国产药的药效并不能满足患者需求,于是感叹为什么我国科研力量明明可以跻身世界前列,却在如此关键的制药产业输的近乎一败涂地?护士姐姐提出的想法令我感到不能再赞同,即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我国的科研与生产脱节所造成的。不禁想到曾经去制药公司了解到的情况,试想一种新药的研发到投放市场需要数十年的过程,其成本之巨大使每一种新药的开发者望而生畏,由于畏惧失败的风险而不敢开始,且开发过程过于冗长,这或许才是我国制药业不敌国外的根本原因吧。科研水平固然有待提升,但或许对于改变现状更为关键的,是政策制度的改变,即找到一条更高效高质量的产业运行模式。
四、“思维要有序”
这是柳萌萌留给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了。实在有幸得以旁听三院授课大赛的复赛,14段精彩的十分钟授课涉及各个领域,清晰流畅有设计,多为精品中的精品。我窃尝试模仿着专家评委的视角,思索自己究竟能从14段风格迥异的课堂中提炼出什么授课的要点,于是脑中的一个个小精灵开始争相发言,其中喊声最大的,便是“逻辑链条要清晰”。实际上,枝节的知识点都已经在课本中不能再细致地呈现,而学生之所以自学时会产生一定的困惑,我认为多为知识点间逻辑关系不清所致。课本标题套标题的形式令人难以清晰梳理知识点的逻辑结构,因此讲课的重点一定不应该在重复课本上已有的细枝末节的知识点上,而应该以树状图或脑图的形式清晰梳理知识间逻辑,逻辑关系网一旦建立,再向其中填充细节岂非易事也?
五、扔海星的人
Claire给我们讲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孩子,每天黄昏都会在退潮时的沙滩边捡拾被冲到沙滩上的海星,不断地弯腰捡起它们,并努力地把它们扔回大海。可是海星实在太多太多,每一天他都要捡拾到太阳落山。于是有人问起那个孩子,“反正也捡不完,你为什么要这样努力地捡呢?”那孩子答道:“能救一只是一只吧。”
每一个医护工作者又何尝不是一个扔海星的人呢?从肉体和精神上努力地扶危济困,把每一只海星都投入大海的怀抱。明澈的光透过薄纱帘漾满整个屋子,浮在护士姐姐的双颊上,藏在患者的笑纹里。我相信这个世界是美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