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接到表妹电话,电话那方的她怒气冲冲,开口就是这日子没法过了。
问她发生了什么,对方开始发泄不满,事情大概是这样:住校的女儿在妈妈下班前打来电话说头疼,她马上电话老公去接女儿,理由有三:一是车在老公手上,他更方便;二是她已经进了健身房;三是老公对孩子管得太少。结果呢,老公说要陪领导打球,也是提前说好,让表妹自己来开车去接女儿,人家自然不爽,几番电话轮流来去,情绪就在这来回间一点点被引爆。
问她:“孩子还有十分钟下课,眼下最重要是什么?”她说:“接孩子。”一个发问把对方从受害者角色中拉出来,聚焦当下才能找到眼前的方向。又问她:“你愿意去接吗?”对方很快回答:“我也不想接,凭什么每次都是我。”人一旦和过去的经验连接上,很容易就被牵引过去,又问:“你可以选择不接,主动权永远在你手上,此刻你需要做到的是为你的每个选择负责,你可以吗?”没等她回答,接着说:“如果你不去接孩子会有哪些风险,后果可能有哪些,是你可以承受的吗?如果去接,你升起的情绪如何消融,你也是可以做到的。”显然对方并不接受我的发问,继续发牢骚:“我就是不想去接,孩子生病他从来不管,孩子不在家他都是深更半夜回家,是我和女儿重要还是陪领导打球重要,这样的人我一天都不想过了。”看来无名状态下的人,更专注发泄情绪,而难得聚焦当下。没有再硬拉,跟随着她转转圈吧,接着她的话发问:“一天都不想过,你准备好了吗?”当真正用心面对她口口声声想要的结果时,电话中的她稍稍迟疑,说:“我反正烦透他了。”没有正面的回答其实已经有了答案,嘴巴说想要离婚的人往往是很难迈出那一步的。明知不敢迈出,却常常拿来伤害,夫妻关系的裂痕就是这样被慢慢扩大。很想对她说,“离婚”不能成为矛盾中的口头禅,两个人的火热生活就是在口无遮拦的发泄中慢慢降温、变冷,直至消失。
继续跟随:“是的,当下他不能达成你的愿望,你很烦他,那除了烦,你还有哪些表达情绪的方式?”终于和对方对接上:“今晚我接了,明早送孩子上学就是他的事,我不管。”马上肯定她:“可以的,你接他送的方式我很支持。”又问她:“还有其他方式吗?”“今天回去不想和他说话。”接纳她的这种表达方式,不过还是提醒:“不说话气堵在心里会伤害到身体,你可以谨慎选择。”对方马上改口说:“等他回来找他要补偿费,是他让我生气。”没有告诉她明明是自己让自己生气,为何赖上他,此刻,她能够找到多种方式来表达情绪,就是最大的进步。没等我送出心赏,电话那端传来:“算了算了不说了,孩子马上放学,我要去接她了。”
“接孩子”一件本该简单的事情,却在父母之间激起波涛汹涌的情绪风波,让简单的事情复杂化。如果改写一个简单版本:孩子电话妈妈要求去接,妈妈专注当下,以接孩子为目标,征求爸爸意见,如果爸爸不能协助,妈妈当下承担,爽快行动,事情可以圆满解决。 从以上结果来看,最终妈妈还是去接了孩子,同样的结果以不同的方式去达成,智慧的你会选择哪一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