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项目管理中,人们常犯的错误是什么?或者说不好的项目管理,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在这儿,我举三个人们最常见却又似乎百思不得其解和无计可施的项目管理的“习惯”和“传统”:
1、哥仑布流派:“出发前不知道要去哪儿,到了地儿不知道是哪儿,回来后不知道去过哪儿”,探险家的哥仑布可以,但做项目也这样则成了“三无产品”,无目标、无计划、无控制,走到哪儿算哪儿,结果可想而知。
2、三边工程:“边设计、边施工、边验收”,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急,急就眉毛胡子一把抓,那个着急推那个,那里着火就扑那里的火,干项目就跟打仗似的,大不了我上人海战术,真到了那个时候不这样做似乎也不行,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走下去。
3、六拍干部:一曰拍脑袋决策,二曰拍肩膀找人,三曰拍胸脯保证,四曰拍肚子没底,五曰拍屁股走人,六曰拍大腿回悔。就象一个轮回,从此项目到彼项目,经常上演,凡事皆有因果,最后的拍大腿后悔与前者是不是有必要的关系呢?
人们为什么会养成这样的“习惯”和“传统”呢?而且想改起来也非常难,原因何在,在我看来,其中缺乏工程思维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什么是工程思维?工程是相对于科学而言的,在中国高科技机构中有中国科学院,也有中国工程院,工程思维是与科学思维有所区分的思维。
马克思说哲学家的任务是解释世界,我们的任务是改变世界,改变世界就是一种工程思维。
《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中说任何事物都会经历两次创造,一次是心智上的创造,一次是现实中的创造,而现实中的创造就是工程思维。
那么你认为工程思维到底包括什么内容和特点呢?他可以有很多,如整体的思维、动态的思维、关联的思维,及时性的思维、效益思维、资源思维等。
而在我看来,工程思维就是一次性把事情做好的思维,这里有三个特征:
一曰一次性。你可能只有一次机会,或者说时移事易,世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件事儿。三峡大坝只能修一次,北京西站也不可能推倒了再来,拍电影也很难给你重拍的机会等等。一次性还意味着有开始有结束,一件事不能没完没了,所谓要具备可交付性。
二曰做。工程是做出来的,如果科学重点解决的是为什么,那么工程解决的是如何做,并且把他做出来。所以工程讲究实际、落地、执行。工程欢迎实干家,不欢迎空谈家,欢迎创造者,不欢迎口头创造者,欢迎务实者,不欢迎务虚者。
三曰好。做很重要,做好更重要。我们做事情不是为了做事情而做事情,而是为了一定的目的而做事情,达到目的是最关键的,否则将成为竹篮打水一场空。好的标准包括很多方面,比如进度,及时完成,成本,做到最低,质量,达到最优或令人满意等等,人们常说的“安、快、好、省、廉”就是一种做好的指标体系。
一次性把事情做好,把事情一次性做好,而项目恰恰就是一次性的事情,所以工程思维就是项目式思维,工程管理就是项目管理。
那么如何培养自己的工程思维呢?在此我给三个建议:
一是重实践。无论如何你得去干,干中学,学中干是最好的提升方式。事情做好的前提是要有好的团队,而好的团队是磨合出来的,而磨合最好的方式就是干中学学中干。
二是懂取舍。你要相信,凡事都是有章法的,一定有更好的方法可以解决眼下的问题,但你总得选一个。某种意义上工程就是一种遗憾的艺术,没有最优,只有次优,没有最满意,只有相对满意。
三是善沟通。做工程,做项目如果说最重要的技能就是什么,那就是沟通。某种意义上管理就是沟通,一个不善于沟通的人很难把事情做好。
这里的建议可能很浅,但认识到工程思维的存在,然后为之努力,一次性把事情做好,就你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