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要出去出去出去浪了,所以赶紧把今晚熬夜也要把自己立的flag完成,把文章发出去。(⁎˃ᴗ˂⁎)
下面开始正文。
需求管理的是每个产品经理必备的工作内容之一,将业务部门的需求清单于内部的需求列表进行比对管理,因此总结了一下小团队多而杂的需求来如何管理的方法。
首先要有一个收集各个部门需求的管理池——需求池
一般通过需求列表对所有需求进行统一记录管理。
通常需求列表包括:提出人、提出时间、所属模块、需求描述、需求分类、需求优先级、状态、责任人、项目名称给、开发量、计划开始时间、发布时间、进度、备注等,随便找了一张图贴上。
● 提交人:即需求的原始提出者,有疑惑时便于追溯提交人:即需求的原始提出者,有疑惑时便于追溯
● 提交时间:原始需求的获得时间,辅 一致性的需求描述
● 分类:新增功能、功能改进、体验提升、Bug修复、内部需求等
● 优先级:需求的紧急重要程度
● 状态:需求生命周期:待讨论、暂缓、拒绝、需求中、开发中、已发布
● 项目名称:需求的发布项目
● 开发量:需求的开发工作量,表征实现难度
● 计划开始时间:开始开发时间
● 发布时间:计划发布时间
● 进度:当前需求进度
● 备注:其它任何信息,如:1.被拒绝的理由2.被暂缓的理由和重启条件3.其它相关文档……
需求辣么多,我们应该先从哪个下手?
如何判定需求的优先级——KANO模型
1.基本型需求:满足用户“刚需”的产品功能。
2.期望型需求:不是“必须有”的产品属性,但是用户希望得到的。这类需求在产品中实现的越多,用户就越满意。
3.兴奋型需求:使用户产生惊喜的需求。当产品提供了这类需求中的服务时,用户就会对产品非常满意,这类需求可以为产品增加额外价格。
通过这种分类方法,讲需求大概分了三个级别,所以我们就可以排优先级啦,当然,如果老板提需求了,那么这些需求再怎么优先都是往后靠,虽然我们都有产品人的职业素养,但是工资是老板发的,听老板的。
如何提交需求
一是:项目型需求
提交这类需求需说明:
1.业务背景&价值(为什么要做):让其他产品同学明白业务价值以协调资源优先级
2.业务目标(可量化数字目标):使项目有关部门的同学有统一目标。如果某业务线多次上线的活动都不能达到目标,那该条业务线后续再提交的需求优先级自然不高,而且更容易被挑战。
3.系统的概述:描述系统要实现的业务功能。可以通过环境图的方式描述用户、本系统、其它业务系统之间的交互关系。
4.落地方案(如何做):产品设计需基于完整的落地实施方案,每个系统功能模块,以考虑到每一个实现细节逻辑和异常情况。
二是:日常优化需求,产品小功能迭代或者体验优化
一般这种需求被提出的姿势都是:小陈,要把页面结构改一下,要加几个按钮神马的,这时候,我就会很郁闷——那还找我干嘛,你直接去找程序猿得了。
这个时候我们更应该耐心的挖掘解决方案背后的那个问题(或者更专业的,我们叫做用户需求)。然后,由我们亲自来做把用户的需求转化为产品功能这件事,这才是我们的核心职责(而不是细化功能这种事,没错,我指的是写PRD什么的)。
提交这类需求需说明:
目标用户:这件事,是为谁而做的,一旦运营开始从这里起步思考,就可以自己排除掉很多需求了;
问题描述:目标用户碰到的痛点,只说“何时/何地,怎么难受”即可;
改进建议:建议如何优化
严重程度:对问题严重程度的判断,“高/中/低”即可,具体的判断方法,可以根据用户重要程度(这个比较主观,需要团队一起讨论达成共识,我们的产品是为哪几类用户服务的,他们的优先级排序是什么,这是产品原则的关键内容),问题出现的次数、频率等因素(相对客观,比较好办)考虑;
现有方案:现在是如何解决此问题的,我会认为,一个值得解决的问题,通常已经有人着手解决了,所以也一定已经有一些解决方案,而没有现有方案的问题,通常不严重;
解决方案:建议的产品改进方案,可以以原型或者简单文档的形式,甚至可以口头说明,如果你不怕和开发撕逼的话。
最后,如何跟需求方对接需求
需求方同学的需求提交上来之后自然需要得到明确的反馈,于是定期的需求对接会就很有必要了,需求对接会的主要内容包括:
1.针对提交的需求内容进行当面沟通确认,再确认,避免撕逼;
2.我需要将每个需求的评估结果反馈、进展、预期上线时间等同步给需求方;
3.上线之前,我要将已经在测试环境准备好的功能邀请需求方事前体验;
4.我要把已经上线的产品后台使用说明、前台逻辑说明等,同步给需求方。
需求管理是每个产品狗的必修课,特别是需求方较多时,比如销售、财务、采销、仓库...巴拉巴拉,协调好各部门,才好按期完成每项需求,保证业务顺利进行。
最后祝你们周末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