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跟我妹聊孩子教育的问题聊的挺多的,结合上课和看书有些自己的心得体会。想了想,应该整理出来,形成文字记录。待我将来有孩子后,也可以参考看看今天我作为一个旁观学习者心态的所思所感,再决定以何种态度或者方式来对待孩子的教育问题。
我妹最忧虑的就是儿子的学习问题。原来她儿子学习热情挺高的,成绩也挺不错的。孩子每次考的好都会给予一些奖励,比如带他吃好吃的或者给他买他想要的东西等等。但是现在情况越来越不理想,孩子平时下课回家也不写作业,考试成绩又不理想,我妹每次说到这个就各种头疼各种着急上火。偏偏她儿子是那种“油盐不进”的孩子,不管你怎么说,反正我就这样了,有点破罐子破摔的感觉。我妹处于这样拿他没招的情况下就更着急了......
奖励个体做他们曾经喜欢的事情,会导致个体在无奖励时对这个事情的兴趣降低。
这句话怎么理解呢。这么拆解分析一下吧,本身孩子很喜欢读书学习,这时候对学习的热情和兴趣是很纯粹的,仅仅是出于原始的热爱。一开始学习成绩非常好,做家长的非常开心,每当孩子取得了好成绩就对孩子各种奖励,并且承诺下次你再考第一名(考满分或者其他等等)奖励你XXX。这样时间久了,孩子的对学习的热情慢慢地变成了对奖励的渴望,原本对学习的兴趣会大大降低。
而这样带来的结果是什么呢,就是一旦孩子没有取得理想中的好成绩,父母稍有不满意(此时父母很有可能会有一些责问或者批评),或者没有及时给予很好的安抚和引导,孩子就会失望,内心的就很有挫败感。
本来学习是一件纯粹的事情,考试有第一就会有第二,这些都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这些原本正常的事情就变得不那么正常了。而此时孩子努力学习的目的就会变成想要赢回父母的关爱和鼓励,孩子带着这种复杂的心情再回到没有原来那么热爱的学习中,一旦学习环境中稍有变化(比如课程难度加大,考试遇到不会的题型等等),内心的失望和挫败感会再次袭来。在这样一个学习心态下,就比较容易陷入一个恶性循环。考的不理想,父母不高兴,孩子失望;努力了还是考的不理想,父母更生气,孩子更失望;最后就可能演变成爱咋咋地,反正我就这样破罐子破摔。
所以啊,你反感孩子做什么事情,就在他做这件事情时奖励他吧;等哪天你不给予奖励,他也没有做这件事的兴趣和动力了,自然也就不会再做了。
反过来说,你想孩子好好保持对一件事情的兴趣和热情,你就要慎重给予你对孩子做这件事情的态度和奖励。轻易不要去破坏孩子的成就动机,因为一旦被破坏后要再调动起成就动机会比较难(不是不能调动起来,只是需要花更多时间精力和耐心去做而已)。
人的本性都是希望自己在他人眼中是完美的,都喜欢他人夸赞自己。每个人都有成就心理,孩子也不例外,孩子也希望自己什么事情都做的棒棒的。其实做父母的,不要破坏孩子这种原始的成就动机就好。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就像工作是我们家长的事情一样自然。
建议家长们给自己树立一个观念:学习和考试是孩子自己的事情,他们可以自己负责。作为父母的我们不要给孩子强加额外的压力,只需要在孩子需要我们给予肯定的时候给予肯定,需要我们给予安慰的给予安慰,需要我们给予鼓励的时候给予鼓励即可。让孩子知道,他过的是否轻松快乐比成绩更重要。
用李中莹老师的一句话来结束:在孩子心中,最重要的是父母,最不重要的是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