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读了《给教师的建议》第53条,谈到了学生的学习愿望。原来学生只有有强烈的学习愿望他们才能产生学习的动力。联系现在我的课堂,尤其是六年级的课堂,我觉得应该到了提高学生学习动力的时候了!每年临近毕业的时候,六年级的学生就开始表现出对各科学习兴趣的减弱,课堂氛围不热烈,没有积极回答问题的学生,有的学生作业完不成,每天看着他坐在那儿像是学习的样子,可是他们的心却早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一段时间之后,测试的成绩很不理想。我们几个教师坐在一起也不时的探讨一下到底是怎么回事!今天读了苏老的《建议》才知道,原来学生缺少了学习动力,而学习动力的产生又跟学习愿望分不开!建议中强调
“教师的任务就是要不断地发展儿童从学习中得到满足的良好情感,以便从这种情感中产生和形成一种情绪状态——强烈的学习愿望。”读到这里,我回想自己的课堂,有许多值得反思的地方,例如在工作中缺乏热情。从教七个年头了,对工作的热情大不如从前,缺乏对学生的教育和关爱,对课堂上出现的很多问题也没有认真思考下一步应该如何解决,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有时也抱有敷衍了事的态度,这些都是需要深刻反思的地方。另外苏老在建议中提出“教师工作中的另外一个重大缺点,就是教师对学生的知识抱着冷淡的、缺乏热情的态度。学生的不好的回答没有触动教师,没有迫使他去认真地思考学生知识薄弱的原因。教师带着同样冷漠的心情给学生打“五分”、“三分’’和“二分”,因此,学生也并不把优异的分数看成是顽强劳动的结果,而认为是碰巧;对不及格的分数并不认为是失败,而认为是“正好碰上了难的问题”。”读到这里,我深有同感,有时候在课堂上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来回答,上课认真听讲的学生可能回答的不错,可也有上课走神的学生,他们的答案肯定不全面,这时我往往会让他们坐下,再让别的孩子来回答,我没有认真思考过学生不会回答的原因,而学生也对老师提出的问题回答正确与否抱有无所谓的态度,久而久之,这样的课堂就有一种沉闷压抑的感觉,学生没有了强烈的学习动力,自然产生不了强烈的学习愿望,那么我们的课堂还能走多远那!所以,我想是时候改变上课模式了,不能一味的追求成绩,对孩子们要因材施教,对优等生要继续鼓励,对学困生要加强思想教育,对他们的点滴进步都要在班里大力表扬,使他们看到学习的希望,从心里觉得他们自己不是一无是处,他们身上也有闪光点,也能得到老师的认可和关注。改变从我开始,从班里每一个学生开始,我们教育孩子就是牵着蜗牛在散步,放慢脚步,你会发现原来我们每个孩子都是一颗钻石,等待你用慢慢打磨,总有一天他们会发出耀眼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