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当时我问姚叔叔为什么我们要去通山县呀,他的回答是“我们去吃好吃的呀”确实包坨好好次呀~外面的是红薯粉,包着肉和豆干,捏成似汤圆般大小。原本以为会是咸甜的怪味,然而真的是好吃到能把舌头吞下去。当陈胜学长领着我们七拐八拐走到一个小巷子里的时候我就知道我们肯定能吃到最正宗的包陀了。一个较为潮湿的简陋小铺子,用一个长木板用粉笔歪歪扭扭地写着老玉泉包坨,靠门边有两个阿姨一边聊天一边熟练地包着一个一个圆滚滚的包坨。
姚叔叔应该不是第一次去,他很熟捻地点了40个包坨。我们都一脸懵逼,说点这么多个能吃完吗?想想红薯粉的耶,似乎会有些腻。他信誓旦旦地说绝对能吃完呀,我们就在小小的矮桌旁的板凳上等待着,耳边都是听不懂的乡音,离我们坐的不远地方的锅里冒着热气,楚璇感叹有一种回到八十年代的感觉呢。确实,满满的生活气息,不紧不慢,可忙碌的老板,基本满院的食客,又带着些市井的小热闹和悠闲,很是惬意。
包坨上来了,一大盘,可是没有像汤圆都黏在一起。裹着酱油炒过,黑黑的,估计炒的时候也放了香葱大蒜之类的,有一种佐料原始的香味。我有些犹豫的伸出筷子夹上一个,有点滑滑的,但是稍稍用力,圆圆的包陀表皮,特别有弹性,很轻松就能夹住。夹上一个沾点小碟子里自制的酱,或是醋或是辣椒酱,果然,和夹着时的猜想一样,咬上去Q弹Q弹的,没有红薯的甜味但有它的香,包着的馅也是鲜而不腻。作为本地人的陈胜学长说,做这个很是麻烦,但是家里自己做的话馅除了肉和豆干,还会加其他很多品种的东西混在一起更好吃。所以可想而知,40个包坨,很快就被我们解决啦~
最后还吃到了通山的另一种特色食物,甜辣。就是把一些麻辣烫里的常见东西煮熟拌上特制的甜辣酱,但是和我吃到的我家的,海南的,广东的,凡是我吃过的酱的味道都不一样,开始吃很是干辣,但是却是越吃越甜,据说,这家店生意如此火爆的原因就是因为他家的酱做的特别好的呢。
专门就为此而来的包坨没有让我们失望呀,吃到如此美味,又一种美妙的新鲜尝试,也不枉我们从武汉专门坐车去咸宁通山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