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居大不易,大城市以外的人很难理解,一天本才8小时的时间,还被上下班的挤地铁公交占去了3小时,比照自己小城市里的舒适生活,觉得那可是近一半是疲于奔忙的挤罐头式的煎熬。
若是被动地接受,悲哀地自怜自艾,不知所措的无目的的奔忙跟随,那可能这每天3小时都成了累赘,并影响到剩下的5小时的效率。因为在地铁里的苦逼之后,不可能马上舒缓过来,又得一段紧张之后的缓下来的过程,而后,再过个2小时,又得踏上那不得不踏上的罐头旅途。
租房的姿势
但这世上是不存在所谓的刚需的,只要是有比较,就可以有替代的方案。在大城市中心地带房价高企的今天,在城区租房的不便和郊区自住的拥有感之间,是要有个取舍的。若是今天的我去指导那个单身乃至结婚还没孩子的我,做法是就近出租,不留赘物。
内心有个计算时刻提醒:省下来的2—3小时的时间,得创造出超过日租约150元的价值,换言之,一小时的工作地点的替代,得有75元的产出。当然不是时时刻刻都一一对应的,更关注是长期价值的贴现。
不买纸质书,kindle的app就行,用讯飞做时刻点滴想法的记录。衣物少数几件,定期果断扔东西。房间空旷而整洁,去留无影踪。
细长的地铁线
而有了孩子之后,为了给ta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也为了给自己的工资不被通胀从银行账户里悄然夺去,买了郊区大学城内的房产,把小孩置入到这个城市的上风口,装修安上新风,辅之以每间房一台净化器,饮水净化,小区绿草如茵,刚移植过来的银杏树和槐树尖尖摇曳在卧室的窗前,小孩在房前的公园里撒欢得奔跑逐闹。
当然,我俩的代价,也可以说是自我约束,就是早起5点半,晨光熹微赶地铁,上班1小时10分,下午晚霞映天时分下班1小时10分。刚开始的时候是不情愿且有些畏惧的,一趟折腾下来,身心俱疲:到工位之后,缓过神来就接近中午了,午餐过后累倒大睡,下午不一会就下班时间,下班跑步去地铁“罚站”1小时,到家后晚餐后,时而肩膀扛着时而手里牵着小儿公园绕一圈后,回来洗澡泡奶,刚坐下就差不多21点半。
这时的我,若有一丝的偷懒,就没有了当天的简书记录,若挺住睡的侵蚀,想着就在键盘前伏笔5分钟也好,就铺张开来给自己每天定的最少500字的思考产出。
一段时间适应过来,发现地段也不是那么的刚需了。住在远郊的我,也能把这种不利的通勤条件化为他律的方式之一,不知不觉间提升了我的效率,浓缩了我的时间密度。在一天结尾、一周过后、一个月划过的事后总结,反倒是在远郊的这一个半月的时间里,做了更多的事情,改善了更多的现状,特别是自己的身体还长了肌肉。
巧妙处,就在于我对这两次1个半小时的重新定义,所取得的成效,也侧面地反映了人在约束既定的条件下所能取得的改善程度。
把这1个半小时看做是在跑步机上的自己主动要去做,而不是被迫去做的1个半小时。
其实想来,本质上跑步机上的空间和自己地铁上的位移空间,是差不多大的方寸之地。要去“骗”自己的大脑,这不是被迫去做,而是属于自己的主动的上午晨练,下午黄昏的锻炼时间。
一定要带上手环,开启计步,有了计步的锻炼时间,就跟打游戏的成就满足是一样样的。每一步都记录,每一步都算数,每一步都内化到自己肌肉的密度提升上,每一步都增加了一丝丝的切实感受到自己在进步的那种快感。
有了这个整体的Mindset之后,跑步时候该干啥,那乘地铁时候,就差不多也干啥。为了骗自己,得模仿出锻炼的情境来。
带上蓝牙耳机,中文听[得到],英文pocketcasts的hbr、ted、a16z的电台。还带了个小本子,随时用笔记录听到的可以用到生活改善、工作改进地方的可操作方法论和突破当下的那个我的局限上。比如,Ted中向他人提无理要求别跑开,比如,站在乌压压的人群前镇定自若而不低头。
在耳朵憋久了之后,换成阅读模式下的【微信读书】,遇到有感触则划线,有想法就记录,有冲动就分享乃至显摆。知乎的一小时、盐系列,让我入门了许多有意思的学科,保护牙齿,了解癌症……
想象自己在拥挤中的吊杆、挺胸、提臀等动作,一直佝偻低头族的我,在【keep】上习得了几个办公室肩颈体操之后,就用在地铁上,看自己的胸扩如何,看自己是否抬头,看自己的面容是否微笑。
观察周遭的人,窗外的环境,感知这个城市的摊大饼。平时可能是冒犯而此时不以为意,正面去周围的人的脸,看读一读猜一猜这些脸背后的情绪,乃至故事;看昨天快到西直门的那条小河边的那几课柳树的枝头爬到了在高桥之上、车窗之内的我的视线之内,看列车走过的这片平房今天有没有新搭上一些钢架的违章建筑……
Tap dancing to work 的理想状态,还是来自于那种迫不及待地投入工作中,解决一个个问题,达成一点点进步的通关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