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晋国大夫智氏族长智宣子有两个儿子,一个是智瑶,一个是智宵。
智宣子老年欲将大夫的职位传给智瑶,他的弟弟智果却劝他传给智宵。
智宣子不以为然,因为大家都知道智瑶仪表不凡,而且箭术高超、能言善变、坚毅果决,是继位的不二人选。
而相比之下,智宵则显得非常普通。
智果回应道:“智瑶的优点的确有很多,大多数方面都优于智宵,但是有一个缺点,那就是缺乏仁德之心。如果让他继位,智氏恐怕会有被灭族的危险。”
智宣子没有被说服,仍然坚持自己的看法。
待到智瑶继位后,他凭借自己的雄才大略逐步使晋国国力上升,周围的小国纷纷重新归附,大有恢复晋国霸主地位之势。
而在晋国内部,他也让智氏家族再度成为执掌晋国朝政的最高决策者。
情况似乎正朝着智宣子希望的方向发展。
可是随着实力逐步增强,智瑶渐渐地不把晋国其他势力较大的家族放在眼里,对他们呼来喝去,气焰十分嚣张。
此时晋国其他势力较大的家族包括韩、赵、魏三家。
其中赵氏家族对智氏最为不满。智瑶就决定联合韩、魏两家一起攻打赵氏,他希望借此一战,彻底消灭赵氏家族,然后瓜分赵氏的封地。
就在智、韩、魏三家联军围困赵氏,眼看就要彻底消灭赵氏家族的时候,韩、魏两家族长由于看到智氏贪得无厌且盛气凌人的样子,都惧怕赵氏被消灭后,自己会成为下一个赵氏。
于是就反叛智氏,反而联合赵氏,一起偷袭智氏的军队,最终导致智氏家族被灭族。
结局正如当初智果的担心一样。而此时的智果因为当初劝谏智宣子不成,早就预感智氏可能有灭顶之灾,所以及早脱离了智氏家族,另立宗族,从而逃过了这场灭族之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