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1
有幸在朋友的邀约下,去了平安大学参观,一家企业做大做强后,有能力成立自己的大学,建立完善的培训体系,为企业员工个人能力的提升提供培训的平台,是我欣赏平安的一点。
路上,朋友和我谈及了在家乡小城市办理户口迁移的时候出现的一些小插曲。在我的印象中,家里人去居委会办理事情大多数时候是不会那么顺利的,即使最近几年改观了很多,但上次我委托我家人帮我去找主任盖章还是受到了诸多刁难。刁难也就刁难,我虽然不舒服,但也习以为常,但也没想过怎么样能够解决,似乎,我们求人办事属于弱势一方,能有什么办法吗?
但朋友是做销售的,他告诉我其实可以随身放几包烟,一点小恩小惠给到帮你办事的人,而且要提前拿给他,也许就能剩下后面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听完以后深以为然。朋友列举了他自己发生的一些事情,如请师傅上门修空调因为给了师傅两条中华烟后,本来预计要花500的,最后只收了160;如半夜11点请师傅来疏通下水道,本来及其不好意思,但递给师傅烟后师傅态度挺好的,如此等等,都是一些举手就能做到的事情,也就是“会来事”。
值得注意,这个过程要前置发生,如果等到他人暗示要给东西时再给,成本提高不说,效果还没那么好。
中国是个讲究人情的社会,国外也一样。最近看完了别人推荐的好剧《billion》,剧中亿万富翁的为人处事方式值得好好思考。能用钱解决的问题就不是问题,作为掌控数十亿资金的老大,每天有数不清的信息传递到他这里来。关键是,很多重要的信息那些人也愿意告诉他,使他的情报总是最及时的,避免了后面很多麻烦。信息就是金钱,别人愿意告诉那些信息,是你的荣幸,因为,别人本来没有必要告诉你的,不告诉你也无可厚非,但告诉你了,帮你了,很可能是因为你之前帮过他,或者给了他恩惠。而上面提到的小恩小惠则是我们每个人都能做到的。
Part 2
平安是家保险公司,世界500强现在排名29名,拥有170万员工,每10个人当中就有1个人拥有平安的保险,这个比例还是出乎我的意料的。
保险,我之前一直都很抵触,究其原因,可能是之前整个行业都挺混乱,从业人员鱼龙混杂,推销方式不仅low还让人极其反感,一听到保险第一反应一定是我不会买的,别来烦我。
但现在据我所了解到的,整个行业都有很大的改观。首先是从业人员的素质提高了,平安推出了优才+培养计划,从学历和其他方面多角度考察录用,用人门槛提高,鱼龙混杂的现在大为改观;其次是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势必国民的口袋会鼓起来,参考欧美,日本等发达地区,中国未来的保险也一定呈现上升的趋势。
据统计,欧美的人均年保费是6000美金,日本是3000美金,而中国即使发达如深圳,也就1000美金,还不到1万块,这个差距还很大
最后是国民对于保险的认识会随着经济的发展也有改观,保险不再是别人来骗我口袋里的钱了,而是我为了不确定性的未来而给自己加的保障,是切切实实为了自己好的。
平安现在定位为一家科技公司,在“平安金管家”app上,集合了各种各样的服务,而对于这家大公司而言,也有能力去集合各种资源,构建自己的价值网络,成为行业的巨无霸,强者恒强,马太效应。为什么说是科技公司呢?
举个例子,比如你的保费是怎么给你定价的,年龄是参考的依据之一,但利用大数据,平安可以知道你在全国各家医院什么时候就诊过,甚至从你每天的步数等数据,来判断你的健康情况,从而给你的保费定价。大数据,大公司都在争抢的一块大蛋糕,也是未来的趋势。
就培训这一块,平安号称是业界培训的黄埔军校,也是我羡慕的。来深圳一年,在一家创业公司待到了现在,其实个人的自我能力提升更多是来源于工作实践中,但理论化的知识架构公司是没有能力去负担起这样的培训的,对于创业公司而言也不显示,而之前的我也没有这个意识。直到最近找工作,才意识到我的整个知识框架是不完善的,过去一年也没怎么学习,很痛惜。所以,大平台能有机会提供这样的员工福利,应该感到庆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