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希言自然
第一节
【原文】
希言①自然。故飘风②不终朝,骤雨③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故从事于道者④,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⑤,同于失。
【注释】
①希言:字面意思是少说话。此处指统治者少施加政令、不扰民的意思。
②飘风:大风、强风。
③骤雨:大雨、暴雨。
④从事于道者:按道办事的人。
⑤失:指失道或失德。
【译文】
为政者少发号施令才是合乎自然规律的。因为再大的狂风也刮不过一个早上,再大的暴雨也下不了一整天。是谁制造的狂风暴雨呢?是天地。天地兴风起雨尚且不能持久,更何况是人发出的指令呢?所以能够按照道的规律办事的人的,就相当于得道;按照德的标准办事的,就等同于修德;即失道又失德的,就相当于失败者。
【解析】
儒家孔子把人分为三等:生而知之,学而知之,愚而不学。本章老子将人分为三类:道者、德者、失者。道者是修道人(道家),德者是修德人(儒家),失者是无道无德人(失败者)。孔子分类以知识为主,老子分类以悟性实修为主。老子以道者为目的地,德者只是临时住所,必须继续前行,才能成为道者,无德无道则必然灭亡。老子此章对天地提出了严厉批评,实际上是更严厉的批评人(失者)。天地德高,犹不能违道。人如果是失者,德行浅薄,岂能违道?无德无道只能自取灭亡。
因此,我们只有不违背自然规律,使自己的行为合乎道和德,才能从中获得无限的益处;否则,我们不但得不到任何益处,而且还会为大道大德所抛弃。不遵循大道和大德,必然会遭受惩罚。人不同于动物,具有主观能动性。当主观能动性支配下的人的行为合乎自然规律时,人们就会从自然中得到益处;当主观能动性支配下的人的行为不合乎自然规律时,人们就会遭受自然的惩罚。很多事例都证明了这一点,比如人们贪图小惠小利,对森林乱砍滥伐,最后导致泥石流滑坡,轻则毁坏庄稼,重则造成人员的死伤。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这里不再一一列举。总之,违背大道大德就等于自我毁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