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学老师为什么要学初中的课标呢?为了做好中小学的衔接,从整体上有个大语文观。
2、识字与写字:第三学段是“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也就是说还需要老师去引领,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初中是“能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会用多种检字方法。”也就是说学生已经完全具备了独立识字的能力。小学要求“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初中要求“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左右”,也就是说在初中写字教学已经是次要的了,主要是增加识字量。同样都非常重视写字的习惯,小学是“有良好的书写习惯”,初中是“保持良好的书写习惯”,也就是说在小学就要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初中要继续保持。在初中阶段增加的是“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什么是行楷字呢?百度百科中是这样解释的:行楷,即"汉字行楷手写体字形",是偏重于楷书书写笔法(法则)。行楷比楷书行笔自由,又比行草规正的行书字体。或曰:是汉字在楷书基础上简约书写笔画、增强书写映带。书写行楷字可以提高书写速度。还增加了“临摹、欣赏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这里是把书法当作一种艺术让学生去欣赏去体会,这是和核心素养中的“审美”能力相连接的。
3、阅读与鉴赏:第三四学段不同之处有:(1)阅读方式更加多样化:从朗读、默读到略读、浏览,阅读的范围在扩大,阅读速度在提升。(2)阅读理解更有深度:从第三学段的关注词语意思,感情色彩,表达效果,表达顺序,标点符号,思想感情,基本表达方法,了解大意,了解说明方法,把握整本书的主要内容到第四学段的理解、分析主要内容,词句运用,了解表达方式,了解更多的文学样式,有情感体验,领悟作品内涵,品味语言。(3)文学样式更多样化:从第三学段阅读记叙文、诗歌、说明文、非连续性文本,到第四学段的阅读记叙文、说明文、非连续性文本、议论文、新闻和说明性文章、科技作品、古诗词、文言文。(4)背诵优秀诗文数量和阅读数量在增加:背诵数量由第三学段的60篇到第四学段80篇,阅读数量由第三学段不少于100万字到第四学段不少于260万字。(5)整本书阅读要求更高:第四学段整本书阅读强调要有名著阅读,阅读方法,阅读计划,专题研究,搜集资料,建构经验,丰富精神世界。(6)学习内容更丰富:第四学段增加了语法知识,修辞手法,作家作品知识,文化常识。
4、表达与交流:第三学段的内容包括听、说、观察和写,第四学段也是把“听”排在第一位,但是这个听需要“理解对方的观点和意图”。说需要“自信、负责第表达自己的观点,”还要“根据需要调整自己的表达内容和方式”,这就有了论辩的意味在其中,其实对于学生的要求还是蛮高的。第四学段第3条有非常明显的演讲的能力在其中。观察要求多角度,写作力求有创意。第三学段写的内容有记实作文,想象作文,读书笔记,应用文和记叙文,第四学段写的是记叙文、议论文、应用文、诗歌、小小说。文体在增加,要求也更高了。第四学段对写作提出了具体的要求,要求45分钟能完成不少于500字的习作。而小学阶段没有对写作的速度提出具体的要求,仅仅是“习作要有一定速度。”
5、梳理与探究:从识字和写字能力到语言运用能力,从初步运用媒介到根据需要选择,从解决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尝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到关注热点问题用各种形式展示学习成果,从开展专题研究探究活动到独立或合作写研究报告,在初中已经聚焦到实践性。对学生解决问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6、解读课标的方法:逐字逐句地读,对比着读。怎样对比着读呢?可以新旧课标对比读,发现新课标增加了哪些内容。可以不同学段的相同教学内容进行对比,发现在不同学段对于这一学习的内容有哪些不同的要求,从而可以准确定位,做到既不降低又不拔高。可以针对语文学习内容进行不同学段的详细比照,例如习作在不同学段的要求,快乐读书吧的在不同学段的要求,还有口语交际、书写等在不同学段的不同要求又分别是什么呢。找到这些不同,就可以知道自己目前应该做到哪一步,这才是心中有数不打糊涂仗。其实很多时候心里是稀里糊涂的,对于自己教的内容应该处于怎样的位置并不甚了解,这样对比着来读课标,比较有意思也比较容易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