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总共分为四部分,在之前的文章中已阐述了第一部分——自律,接下来我将把后三部分——爱、成长与信仰、恩典逐一简略分享。
关于“爱”这个词众说纷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本书作者把爱定义为——爱是为了促进自己和他人心智成熟,而不断拓展自我界限,实现自我完善的一种意愿。
爱其实就是自律的原动力。一个自律的人必有爱的能力,不仅仅是爱自己也会爱他人,并且爱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在不断的付出中去跨越原来的界限。
所以不能简单的把爱认为就是男女的恋爱,或将依赖当成爱。过分依赖的人只关心自己的滋养,只在乎自己的感受,只想自己过得丰富而充实。他们渴望快乐和享受,不能忍受成长的痛苦、孤独和寂寞。他们只关心别人是否能永远满足他们的需要。这只是一种自私与占有欲,根本谈不上爱。
自律的原动力来自于爱,而爱的本质是一种意愿。自律是将爱转化为实际行动的具体方法。所有的爱,都离不开自律;真正懂得爱的人,必然懂得自我约束,并会以此促进双方心智的成熟。
人人都有自己的信仰,对人生的认识和了解就属于信仰的范畴。信仰不能被简单的认为是一种宗教或信徒组织。科学的信仰是对简单的信仰提出疑问,主动探索陌生领域,挑战某些被视为真理的结论,只有怀疑和挑战,才能使我们走上神圣的自由之路。
我们之所以能具备爱的能力和城长的意愿,不仅取决于同年时父母爱的滋养,也取决于我们一生中对恩典的接纳。
本书后两个部分成长与信仰、恩典没能看的太懂,但我个人认为最高的信仰莫过于信任自己,不需要神佛之说也能相信生活的美好,不用神灵的庇佑也能自我保护。而恩典,自然就是你强大到任何事情都可以自给自足之后的一份对待生活的价值和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