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英国的邱园对于许多自然爱好者来说是心之神往的地方。如果你没听过,可能也看过BBC经典纪录片《植物王国》。这部影片就是在邱园拍摄完成的。影片通过微观镜头展现了看似宁静的植物界里的激烈竞争场面和精湛的生存策略,令人叹为观止。
今天的邱园,依然是全世界最优秀的植物园之一,这里是所有植物园艺者的梦想之家。但是在赞誉和辉煌之下,过去的几年中邱园也在经历着改革的阵痛。所幸的是,在我们参访的时候,邱园的探索之路已经初见成效,我也很高兴可以将参访中的见闻在这里分享。
BBC经典纪录片《植物王国》
邱园坐落于伦敦三区的西南角,地铁可直达。植物园始建于1759年,曾经英皇乔治三世的皇太后奥格斯汀公主的一座私人皇家植物园。现占地120公顷,收集了约5万种植物,约占世界已知植物的1/8。
植物园共设有26个专业花园和6个温室园,以及与植物学研究相关的馆藏设施和实验室。历经几百年的发展,邱园已从早年单一从事植物收集和展示的植物园转型为集教育、展览、科研与应用为一体的综合性机构,是世界各大植物园效仿的典范。
邱园地图 © Kew
经营费用
邱园的主要运营经费来自政府、邱园基金会、科研基金、咨询服务、会员费以及一些商业活动收入,比如门票、餐饮、礼品商店等,其中来自政府的拨款几乎占到50%。而随着英国政府的财政紧缩,2015年政府消减了对邱园的三分之一拨款,使得机构陷入前所未有的财务危机,开源节流同步进行中。在我们参访的过程中也了解到邱园为了回应迅速变化的时代,这几年一直在努力摸索新的发展模式。
邱园礼品商店
教育受众
游客、中小学生、职业学习者与高校联合培养的研究生等。
课程类型
①面向学校的预约制环境教育课程和自导式参访
所有的课程均结合学校学科教学目标而设计,在形式上突出参与性、互动性和实践性。为保证课程效果,往往采用分组制,每组15人以内。每节课45分钟或90分钟不等。校方教师需提前在邱园主页上进行预约,选择希望参加的课程和时间等信息。
© Kew
预订时需支付预约费,35名学生以内为65英镑,该费用相当于入园费,无需再购买植物园门票。除参加A-Level考试前的课程费有所不同外,其他所有课程只根据时长收费,45分钟课程为30英镑/组(15人),90分钟课程为60英镑/组(15人)。A-Level考试相当于国内的高考,很多学生在进行大学专业选择前希望了解这个专业的情况,就可以来参加这个课程。课程时长分为半天和一天,费用也相应调整为75英镑和150英镑/组(15人)。
课程在上午进行,参加完课程,学生们就可在教师的带领下在园区内自行参观,还可参加公园内面向游客的教育活动。为了方便学生就餐,邱园还为学校团队提供了专门的野餐区。
© Kew
在访谈中我们了解到,邱园的学校参访课程非常火爆,往往需要提前半年左右时间进行预约。这主要是因为团队的接待能力有限,课程式的项目每次可容纳的学生数量也不多。为此他们推出了自导式参访项目。同课程预约方式类似,校方教师只需在网站上预约参访时间并支付预约费。随后在约定的时间,教育团队有专人在入口处做简单的欢迎介绍,接下来便由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参观。而植物园方面则在某些固定点上安排志愿者或教育人员提供教学解说服务。
参访结束后,园方会发给随队教师一份评估表。每年团队会根据教师的反馈评估以及团队内部的评估等信息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此外如果教育部更新了学科教学大纲,他们也会及时做出相应的内容调整。还有个别课程如果整个学期都无人预订也会进行替换。
图片源自网络
②面向游客的定点解说或教育活动
每年邱园会定期举办一些主题性的教育项目。比如我们参访时恰逢邱园启动了与蜜蜂相关的主题项目,引进了一座蜂巢装置艺术,并配套该设施,设计了相应的定点解说和教育体验活动,十分受游客的喜爱。
蜂巢项目
主题解说志愿者
③面向有意从事园艺工作的学习者的职业培训课程
④面向植物学研究者的联合培养课程
运营方式
邱园中涉及教育的部门有2个,其中类型①和②由学习与参与部门负责,③和④则由园艺学院负责。学习与参与部门的日常职责包括课程开发、学校课程授课、志愿者招募培训、面向游客的定点解说和教育活动,以及野花种植的保育项目。令人惊讶的是,团队的全职员工并不多,大部分授课者都是以兼职和志愿的形式与植物园合作的。当然所有授课者都需要获得英国授课教师的资质才行,这大大降低了植物园的运营成本。
邱园学校参访教育课程介绍
--观察笔记--
作为一座有着200多年历史,引领世界植物园发展方向的机构,邱园身上所肩负的责任,以及面临的挑战是不言而喻的。尤其是在资金紧缩的情形之下,全园上下都在经历着改革的阵痛。
在邱园的访客比例中,有20%不到来自国外,意味着大部分游客还是来自本国国民,如何持续不断吸引访客的参观?保留原有的景观亮点,增设新的内容便成为一项重要工作。
在我们参访中了解到,蜂巢项目便是其中一项。蜂巢艺术装置原是2015年米兰世博会的英国馆的主体展品,建筑高达17 米,由上千片铝合金组合而成, 其创意受蜂巢的形状和蜜蜂行为启发。游客置身其中不仅可以感受自然与艺术的完美结合,更可以透过内部的传感器装置,了解蜜蜂的故事,以及作为授粉者对地球的重要性。2016年7月,蜂巢搬成功迁至邱园, 立即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体验。
图片源自网络
引入建筑还仅仅是这个项目的一部分,邱园在借助该建筑来传播保育理念上做出的努力,也是令人印象深刻的。在全球范围内随着杀虫剂等虫控技术的使用,以及野生花卉面积的减少、生境破碎化甚至丧失,导致传统授粉者——蜜蜂的生存状况令人堪忧,已给全球的生态系统稳定带来严重隐患。所以不少保育机构都开始了蜜蜂主题的保育和教育工作。
邱园于2014 年启动的野花种植项目,一定程度来说也与之相关。而此次配合蜂巢建筑的展出,教育项目还设计了面向亲子家庭的体验活动,以及知识信息和动手体验更多元的城市蜜蜂工作坊供游客免费参加。
围绕蜂巢项目开展的亲子活动
此外,在园区内其他展区内也都摆设了一些和蜂巢项目相关的解说牌和展品。这样的设计,让蜂巢不仅仅停留在它独特结构以及蜜蜂的群体行为展示,而是进一步让访客有机会了解与体会蜜蜂与人类的密切关系,以及其对全球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这些信息看似散落在植物园的各处,但是通过一天或半天的参访,很难不让你不对蜜蜂留下深刻的影响。
有机农场区配合蜂巢项目设计的解说牌
未来,在高科技的冲击下,传统的植物园、城市公园可能都会面临如何吸引游客的挑战。而邱园巧妙地借助艺术与科学的跨界合作项目,为植物园注入了新的活力。无独有偶,台北关渡自然公园从2006年起每年举办国际自然装置艺术节,10年来已成为公园吸引游客的重要项目。但需要强调的是,这样的合作一定是基于园区自身的需求出发,才能让项目走得更远,为公园的保育和教育工作加分,才不至于成为博人眼球的昙花一现。
供游客体验振动传播声音的装置,模拟蜜蜂交流的方式
兼具美学与科学的蜂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