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去接上初二的女儿放学,见孩子无精打采,就问怎么了,孩子说:妈,我很迷茫,是早晨不愿意上学,晚上不愿意回家。
妈妈再问,孩子就摇头叹气,一句话也不说了。
第二天早晨,孩子躺在床上真的不起了,妈妈进屋叫,孩子一脸的不耐烦:妈,你出去吧,快出去吧,别烦我了!
这时,老师来电话了,说孩子一直都挺好的,昨天罕见的没完成作业,要找找原因。
放下电话,妈妈心想,就一次作业没完成,至于迷茫吗?
父母不理解孩子的想法和做法,是个普遍现象。不理解的主要原因是父母不理解基本的心理原理。
我们应该都有过这样的体验,一群人面对同一件事,反应是不一样的,甚至可能截然相反。就说榴莲吧,我孩子就爱的不要不要的,而我却越闻越臭。
我们的心理不是面镜子,有什么就能看到什么。或者说,我们每个人的心理之镜是有差异的,所以面对相同的一个物件或者刺激,照出的影子也就千差万别。
有的孩子,天天都不完成作业,可他们跟没事人似的。相信家长和老师可能也不理解,这孩子怎么就不知道学习的重要性呢?怎么就不知道要点脸呢?
这个孩子一次作业没完成就迷茫、慌张、退缩、烦躁,就不愿意起床去学校了,父母不理解也正常。因为以父母的心理之镜照没完成作业这事,肯定认为不应该有这么大负面情绪和反应。
父母一旦有了这种想法之后,就很难进一步去理解孩子真实的心理体验了。不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就很难真正的去帮孩子,帮孩子走出困境。
孩子说早晨不愿意上学,那是担心受到老师批评,受到同学的另眼相看,因为她一直都是个好学生。晚上不愿意回家又是因为害怕父母的批评指责,因为她自己也知道应该完成作业。
这些都说明,孩子有较强的羞耻感与自尊心。父母保护好了、引导好了,这种羞耻感与自尊心就能成为孩子前进的动力,反之就会成为阻力。
父母在这种情况下通常会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不就是没完成作业吗,补上不就行了吗?你今天不去就会落课,你需要补的就越多,这会恶性循环的……
如果这还不行,那就该上手段了,指责,批评,命令,吵闹,有的父母甚至会把孩子硬拖到学校。
这些做法只会适得其反,如果孩子自己能轻松应对,她就不会给自己找这些没必要的麻烦了,谁不想快快乐乐的呢?
父母正确的做法是,先打心底里去心疼孩子。一个父母,当孩子出现问题的时候,面对挫折的时候,能先体验到心疼,就离合格不远了。
然后要心平气和的问孩子发生了什么,为什么没有完成作业。如果孩子支支吾吾,或者暂时不想说,就要给孩子时间,不能逼孩子。父母放心,只要我们能耐住性子去体谅孩子,孩子是一定会用懂事来回应我们的。
等知道了没完成作业的具体原因,我们就可以想更有针对性的办法去帮孩子了。
有什么疑惑尽管问
我们是陪伴孩子成长的同路人
关注同名(蓬勃育儿社)微信公众号收听音频内容,有不一样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