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朋友发一条微博: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无数条点赞转发加留言,这句鸡汤味浓郁的小资情调话戳中了无数人的心。上班多年的人,被社会打磨的没了棱角,生活的艰辛在眼角留下细纹,谁心里不想被当成个宝宝对待!
我的少年是什么模样?
十六七岁的时光,处于高中时期,每天两点一线或三点一线的生活,上课考试做卷子,讲题联系做测验。从没有真正的安排过自己的日程,时间就如同上了发条的机器,自动的一圈一圈的往前行进。
出走?远方?这不是一个具象的事儿,很空洞的在心里放着,哪天考不好了,或者压力大了,就翻出来臆想一下。没几个不在乎名词,奖学金,学校纪律的人,我们是沉默的过着千篇一律高中生活的大多数,青春电影里肆意的高中,那不属于你我。
少年的日子粘稠而漫长,想出门的心情,就像心里有一只猫,它醒着的时候,百爪挠心,痒痒的,但它大多数是在沉睡。
02
那个时候,很流行支教和交笔友。我们学校也进行了一对一帮扶,我的同桌帮扶的是贵州一个偏远小村的学生,他们平均一个月交换一次信。
每个月的15号,如同现在单位发工资一样,定时收到贵州学生的信件。同桌拆信件的姿势朝圣一般,仔仔细细的读着,认认真真的回复。
贵州学生说他家一个月吃不上一次肉,午餐的菜经常是土豆土豆土豆。同桌每天早上不喝牛奶,可以省下来两块五,就这样一直省,攒了100多,给他邮局汇过去了。
汇钱那天,我和他一起,他填单子的样子异常庄重。
03
暑假的时候,学校组织了一次捐款捐物,正好有支教志愿者要去我们帮扶的学校,老师就带着几个学生一起去送物资了。
回来后同桌和我讲,他们到学校要经过半山腰一个村子,被村子里的人拦住了,交过路费才可以过。老师下车解释无果,村子里的人给出2个方案:一是交钱,二是卸下来一部分物资。然后起了一点冲突,司机师傅受了点伤,物资没送过去,留在县城教育局了。
我听完后很震惊,从那天起,对于做好事帮助人的心就减退了很多。
大学毕业一年高中同学聚会,同桌和我聊,感慨说,他意识到自己和少年时代不同了。现在做什么事情,去任何地方都带着目的性,再也没有那么绵长的精力,浓郁的善意,少年的单纯,做一点好事就能乐上半天的那个自己,没有了,再也不会有了。
其实不止他,我也一样。我现在看着什么,都带着书本的烙印,带着别人的眼睛。现实不再是可触碰的,它变成了被对照的。原来,大写的一切都是假的,对现实的触碰都那么昂贵,要凭借十足的元气,才能在人生的某一阶段,做那么短暂的一阵突破。
少年结束了。
PS:消失了许久,我又出现了,喜欢请点个心,关注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