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进去就放不下的神作,意识流“天书” | 普鲁斯特《追忆似水年华》你读完了吗?

你有没有经历过这样的时刻?

偶然听到的一首老歌,吃到嘴里的一口美食,旅途中不经意看到的某个风景,亦或是自己琐碎生活的某个瞬间,总能带给你某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将失去多年的感触在记忆的版画中重现,仿佛另一个平行世界的自己都经历过这些事情。

读这本书时你会感觉到时光会被加上滤镜,人生中有某些深刻的回忆在作者的笔下涌现出来,呈现不一样的色彩。多少似曾相识的情绪扑面而来,在翻开书页后得到抚慰。

如果要在人类的阅读史上评选出超级经典却很难读完的书,那这部《追忆似水年华》绝对能排在前三名。

哈佛著名文学教授布鲁姆说:“它超越了所有可以评判的西方经典”。

导演王家卫因为对它的喜爱,直接把他的句子放进电影里。

它让毛姆膜拜、杜拉斯痴迷:这部绝美神作,写尽爱与欲。

这究竟是一本怎样的书?能让它被众多学者推上神坛?

《追忆似水年华》是一部刻在文学史上的奇书,被誉为“意识流小说的巅峰之作”。这部小说篇幅巨大,信息繁多,夹杂着思维跳跃、时空颠倒,令无数读者望而却步。很少有读者能够读完它,所以这本书的作者普鲁斯特,也成为世界上被谈论的最多,却被阅读的最少的作家。这位天才作家马塞尔·普鲁斯特,1871年出生于法国巴黎,是一位体弱多病、生性敏感的富家子弟。青年时代的普鲁斯特温文尔雅、交友广阔,但由于患有严重的哮喘病,35岁那年他开始闭门创作,与外界隔绝,完全沉浸到回忆中,将逝去的生活片段、回忆中所有矛盾和暧昧的印象,都写进小说中,直至1922年离世,可以说他的人生有三分之一的时间,都在写作这部《追忆似水年华》。

都说这部小说很经典,也知道它很难读,普鲁斯特的狂热崇拜者毛姆曾说:“我宁愿读普鲁斯特的书读到厌烦,也不愿为了愉悦而去读其他作家的书。”

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在法国的地位有多高呢?

简单地说,就相当于曹雪芹的《红楼梦》在中国的地位。这部小说讲述的是关于时间的秘密,他以第一人称讲述,叙述者是家境富裕而又体弱多病的小镇青年马塞尔,马塞尔是故事的主要人物,我们也可以把他看作是作者普鲁斯特。因此,《追忆似水年华》也是一部回忆录式的自传体小说。小说体系庞大,一共有七卷的篇幅,超240多万字。

法国作家法郎士曾说:“人生太短,普鲁斯特太长”。

在这部小说里,仅仅是出场人物就有上百位之多,而它所涵盖的主题更是数不胜数,包罗万象。它虽然缺乏长篇小说固有的连贯情节,但随着阅读的深入,我们也会渐渐品味到其中的妙处。

为什么读过的人都如此热爱这本书?它又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

我们先简单勾勒一下各卷的内容。

第一卷是《在斯万家这边》

故事发生在1902年的某一天清晨,马塞尔在一个陌生的房间醒来,这时他开始回忆自己一生中居住过的不同城市。在这里,马塞尔首先想到了童年时,父母因为接待来访的客人,而不能上楼对自己说晚安,于是辗转难眠的那个夜晚。这种回想断断续续,他的记忆无法准确的复现过去,由此他又想到了在一个冬日,由于品尝到了蘸了茶水的玛德莱娜蛋糕,而产生了与过去相连的感觉。然后他又开始对贡布雷的回忆,贡布雷是马塞尔的故乡,可以说对贡布雷的回忆是进入本书时间迷宫的一把钥匙,读者可以用它来打开这座辉煌的迷宫。马塞尔想到了1895年,他在贡布雷曾经爱上的那个姑娘吉尔贝特,他后来故地重游,来到他曾经游戏的地方,但那里早已是物是人非,为此他感叹岁月的流逝。

在第一卷中还穿插了一部斯万的爱情,这是独立成章的故事,讲述了斯万的恋爱,并且与马塞尔的恋爱形成对照。

据说《在斯万家这边》最初投稿的时候,遭到了出版家的断然拒绝,理由就是这本书太无聊了,开头30多页竟然只写了一个少年入睡前的思绪。普鲁斯特写道:“这些盘旋错踪的回忆最多只维持几秒钟,一时没有确定身在何处,就造成了各式各样的假设,而仓促间,我往往来不及辨认这一个接一个的假设,正如我们在看连续照片放映机放映的奔马时,来不及分清前后不同姿势的位置一样。”

第二卷是《在花季少女倩影下》

它可以看作是对马塞尔上一卷1895年生活的补充,因为阴差阳错,马塞尔与吉尔贝特的感情日渐淡薄,两年后,马塞尔跟随外婆来到了海岸城市度假,遇到了后来成为他女朋友的阿尔贝蒂娜。

第三卷是《盖尔芒特那边》

主要讲述了马塞尔一家搬到了盖尔芒特家族附近的故事。这段时间里,马塞尔经历了外婆的生病与去世,也看到了贵族伪善与冷酷的一面。

接下来的第四卷与第三卷同样是一种补充关系,并且延续了马塞尔对外婆的思念,外婆去世时,他对这种思念的体会并不太深,直到1900年的某天夜里,当马塞尔脱鞋时,对外婆的怀念瞬间被唤醒了。因为外婆对他的宠爱,以往都是由外婆来替他脱鞋。如果说外婆去世时,马塞尔仅仅意识到自己失去了一位亲人,那么在这个夜晚,当他自己将鞋子脱去时,他就意识到,永远不会再有外婆替自己脱鞋,自己也永远的失去了外婆。这个段落写得非常动情,也称之为心灵的间歇,即失去与永远失去之间的后知后觉。

在第四卷《索多姆与戈摩尔》中

马塞尔谈到了在当时法国上流社会的同性恋现象,这也是小说阿尔贝蒂娜系列的开篇。马塞尔在海岸城市遇到了阿尔贝蒂娜,并爱上了她,但是后来又渐渐失去了兴趣,但是当阿尔贝蒂娜暗示自己与女友关系暧昧,即可能是同性恋时,马塞尔又一次对她产生了好奇,当然也不妨说是嫉妒。在好奇与嫉妒的折磨下,马塞尔决定迎娶阿尔贝蒂娜,与她一同生活。

故事就此来到了第五卷《女囚》

就如这卷的题目所示,在这一卷里,马塞尔试图通过监禁女友,不让她外出,从而消除自身的嫉妒,然而效果却很有限,他仍然遏制不住自己的怀疑,唯一例外的情形是当阿尔贝蒂娜睡着时,或者说当马塞尔凝视着熟睡的女友时,他才会感到安心。

这一卷开篇有好多关于阿尔贝蒂娜的睡眠的描写,美到极致,在这里分享一小段:“她的呼吸渐渐变得更深沉了,胸脯很有节奏地起伏着,交叉搁在胸前的双手和那串珍珠项链,也随着这同一节奏以不同的方式律动着,宛如在波涛漂卷拍击下晃动着的小船和缆绳。这会儿,我知道她睡意正酣,我不会碰在此刻淹没在酣睡的海水下面的意识的暗礁上,于是放开胆子悄没声儿地爬上床去,挨着她躺下,一手搂住她的腰,吻她的脸和心口,然后又吻遍全身的每个地方,空着的那只手跟那串珍珠一样,随着熟睡姑娘的呼吸一起一伏;我和着她那均匀的节奏轻轻地晃动:我的小舟颠簸在阿尔贝蒂娜的睡意上。”

《女囚》的故事只发生在几天之内,阿尔贝蒂娜最终还是不辞而别,仅留下一封信。

接下来第六卷《女逃亡者》

失踪的阿尔贝蒂娜,构成了阿尔贝蒂娜系列的最后一部。它延续着第五卷的情节,马塞尔在绝望与嫉妒的交织间挣扎,想要挽回阿尔贝蒂娜,且在得知阿尔贝蒂娜骑马摔死这个消息后,他的嫉妒也并未终止,最后还是时间与遗忘平复了他的心。

最后来到第七卷《重现的时光》

重现的时光是追忆似水年华的最后一卷,也是全书画龙点睛的部分。在这一卷的开篇,故事的场景再次拉回到了小说第一卷,马塞尔在那个陌生的房间醒来,这是1902年,此后他住进疗养院长达数十年之久。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马塞尔回到巴黎,参加了盖尔芒特王妃的宴会,马塞尔一直想记录这些回忆,但是又感到自己没有文学天赋,为此他很苦恼。但是正是在这次前往聚会的路上,曾经由玛德莱娜小蛋糕、脱鞋子所带来的启示再一次显现出来,盖尔芒特王府高低不平的石板路让他显些摔跤、汤匙敲击碟子的声音、用上了浆的餐巾擦拭嘴唇,这些事都让以前的场景一一浮现在马塞尔眼前。石板路令他想起了威尼斯圣马可广场,汤匙的声音让他想起曾经坐火车时听到的声音,马塞尔由此意识到,这些启示如果能够通过艺术得到表现,本身就会是一部伟大的文学。所以自己并不是没有文学天赋,而是没有找到正确的入口。

这个入口是什么呢?

小说在这一卷最后的化妆舞会中揭示了出来。演出结束时,马塞尔看到客厅里的客人,也就是他过去的朋友们,全都老得不成样子,马塞尔忘了这是十多年之后的重逢,时光在人的脸上呈现出衰老的形态,仿佛是戴上了面具。岁月不居,时节如流,那些曾经的风华绝代、才子佳人,都已成为追忆中的似水年华。于是,在小说结束的地方,一面是富含拯救意味的回忆,一面是冷酷现实的时间,,而马塞尔正是在这两者之间,开始书写他的作品,开始找回那失去的时间。。。

以上是小说的主要情节

为了方便理解,我从三个根本性主题入手,以此来贯穿小说的情节,并且大致勾勒出这部小说的内涵。

时间】

小说的第一个主题是【时间】。也就是我们每天都在经历的岁月流逝,我们对此都深有体会,曾经相爱的人再无可能重逢,昔日居住的城区物是人非,但是普鲁斯特并没有沉浸在悲痛中,他正是用艺术的眼光看待这种时过境迁,将生活筑造成为一部3000多页的文学,这种转换不仅让他寻回了失去的时光,也让他强烈的体验到了幸福,这种生活的艺术是小说最令人着迷的地方。在1912年,作者曾想用失去的时间与重现的时间,来命名他最初构想的两卷本作品,这个题目很能表现小说的创作意图,也就是说有两重时间:一重是现实的时间,人们会变老,也会在年岁中失去这种时间;另一重则是心理时间,是通过我们的记忆重新发现的现实,这是可以被找回的时间,在这两重时间之中就是心灵的间歇,它使得我们同时意识到衰老的临近与年轻的可能。

关于第一重时间,作者写到过很多次,比如小说第一卷结尾,他重新来到布洛涅森林,童年时期他曾经在这里无数次的遥望散步的斯万夫人,而18年后这里的一切都变了模样,马车早已被汽车取代,又如在写阿尔卑蒂娜的爱情,以及最后一卷重现时光时,马塞尔在人们脸上看到了现实的时间的痕迹,才惊觉这已经是十年后的重逢,大家都变老了。

关于第二重时间,简单的说,指的就是记忆为我们保存的昔日的情境。我们都有这种感受,偶尔听到一首老歌,会让曾经听这首歌的年月浮现在眼前,那一段日子的内容可能早已经被我们忘却,但又因为一段不经意的旋律而浮现。又如在春日的傍晚散步,一股暗暗的花香,就让我们年轻时爱过的人用上心头。对此,作者认为,我们真正的生活,同我们所以为的差别如此巨大,以至当一次巧合给我们带来真正的回忆时,我们心里会充满如此巨大的幸福感。也就是说,当你触景生情想起某个人或某件事,此时你为这个人或某件事所赋予的形态和意义,已经完全不同于往日,而你现在正经历的这一刻,同样也会在下一个真正的回忆中为你带来不一样的幸福感。

正因为这个道理,普鲁斯特说:“真正的天堂是我们失去了的天堂。”当一块玛德莱娜小蛋糕的味道,

让马塞尔回忆起贡布雷小镇时,心理时间就战胜了现实时间,也就是说那失去的时间被我们找回了,但是找回失去的时间并不能依靠我们理智的思索,在小说开篇,马塞尔努力回想自己曾经居住过的房间,之所以这种回忆断断续续不够连贯,就是因为,理智的回想无法让往昔全部复现。

为此作者特别区分了两种回忆:首先是理智的记忆,其次是无意识的回忆。理智的记忆不仅不够连贯,也由于缺乏感情,没办法让人们感受到当日的心境,在普鲁斯特看来只有第二种回忆---无意识的回忆才能够让我们感受到心灵的间歇,感受到重新回到过去的惊喜。可以说每一次印象的萌生,都是借助于物才实现的,它既不是空想也不是理智推论的结果,普鲁斯特反复的提到了这一点,我真希望能像以前在盖尔芒特家那边散步时一样,竭力去参透骤然抓住我的美好感受,宁神摒弃探求着幽远的气息,我感到我将从中得到的不仅仅是区区的愉悦感,而是他尚未向我揭示的真谛,普鲁斯特这种通过物品来捕捉回忆的执着,会让人想起西欧最古老的土著居民---凯尔特人。

据说凯尔特人有一种信仰:他们认为,逝去的人会将他们的灵魂寄托在物品之中。普鲁斯特的无意识回忆与此十分相似,他似乎同样认为,我们生活过的日子,以及那些日子的美妙也藏在器物里,而这些器物正等待着复活。在追忆似水年华中,一共有11处这样的例子,他无一例外的与物相关联,玛德莱娜小蛋糕、马丹维尔钟楼、公共厕所里的霉味、工身脱去鞋子的动作、高低起伏的石板路、汤匙敲击碟子发出的声音、上了浆的毛巾、水管里的水声等等。器物与人的相遇,就是我们与过去的相遇,这种相遇既显得永恒奇妙,仿佛在现实时间之外,他突然显现又转瞬即逝。这便是小说的第一主题时间。

【爱情】

小说的第二主题是【爱情】。书中马塞尔遇到过许多女人,或是暗恋或是追求,或是因误解而分手,幸福好像从未真正降临在他身上。小说最初写到他与吉尔贝特青梅竹马的那段岁月,却因为一段误会而渐行渐远,许多年后重逢,两人才惊讶的发现,当时彼此对对方都有好感。如果说在这里,马塞尔与吉尔贝特之间还是两小无猜的爱情,那么接下来,他与阿尔贝蒂娜的爱情就复杂许多了。

马塞尔与阿尔贝蒂娜的相遇发生在小说的第二卷,他在海堤上看到了一群姑娘,而其中一位就是阿尔贝蒂娜,但此时的他们完全还没有了解彼此,也就是说,马塞尔选择爱上阿尔贝蒂娜完全是偶然的,后来阿尔贝蒂娜也对马塞尔产生了兴趣,但不许他亲吻自己,马塞尔的外婆去世后,阿尔贝蒂娜来巴黎找马塞尔,但此时的马塞尔正在许多夫人之间摇摆不定,他依然不清楚自己该喜欢谁,他说我丝毫也不喜欢阿尔贝蒂娜,她是由外面的雾气产生,只能满足新的季节在我心中唤起的假想欲望,因此马塞尔对阿尔贝蒂娜几乎是冷落的。这种冷落,等到马塞尔意识到他可能是一位女同性恋时,或者说,要等待阿尔贝蒂娜成为一个弥面之际才告一段落。马塞尔对阿尔贝蒂娜的爱情,与其说是因好奇而起,不如说是想象的产物,马塞尔在徒劳的论证他的爱情,论证爱情有着某种不可知的必然性。

然而事实上,这更像是一种想象,这也就是为什么一旦马塞尔真正拥有了阿尔贝蒂娜,他就感到日子非常乏味,而一旦得不到或者处在等待中,他又绝望不已。这与第一卷中穿插的斯万的爱情也正是一样的,无论是马塞尔还是斯万,他们爱的都是自己想象中的恋人,而不是真实的恋人,真实的恋人只会让想象黯然失色,正因如此,在普鲁斯特笔下,恋人必须长久的处在等待的处境中。

这真是一个双重的悖论,当他将阿尔贝蒂娜囚禁时,他就希望与其分手,等待她的离去,然而她的离去呢,毫无疑问会重新刺激他的好奇心,让他又一次等待她的归来。

这部小说里的爱情由于嫉妒这个主题变得更为棘手,嫉妒是由期待产生的,而关于嫉妒的想象,又反过来延续了期待的想象,嫉妒坚持保留对方不忠的形象。每当恋人为战友的实现而感到乏味时,嫉妒就会来刺痛我们,这一点马塞尔自己也非常清楚。他说,我的嫉妒却促成我尽量不要离开阿尔贝蒂娜,虽然我知道要完全根治这嫉妒的毛病,只有跟他一刀两断,简单的说,嫉妒让恋爱的人不知如何是好,嫉妒最重要的意义,是将战友的无聊也予以消除,他令普鲁斯特笔下的恋人无时无刻不感到痛苦。而另一方面正是痛苦这件事,让他们意识到爱情的存在,马塞尔并没有意识到,他的情人不过是一个影子,不过是他想象中的一个观念,后来阿尔贝蒂娜不幸骑马摔死,嫉妒仍然折磨着马塞尔,他甚至请密探去继续调查恋人的过往,直到时间慢慢让他大梦初醒,他终于意识到,他的爱情与想象与嫉妒,有着不可分离的联系。

马塞尔最终意识到,我们的喜爱中,不可避免的包含着误解,甚至于误解本身就是喜爱的前提条件,他说现在阿尔贝蒂娜只是一连串我们无法弄清真相的事件,一连串我们无法解决的问题,我们就注定是要被征服的,那些及早懂得这个道理的人有福了,他们不会苦苦的去进行一场被想象的极限所围困的,徒劳无益精疲力尽的争斗。

【写作】


读进去就放不下的神作,意识流“天书”普鲁斯特《追忆似水年华》你读完了吗?_腾讯视频

读进去就放不下的神作,意识流“天书”普鲁斯特《追忆似水年华》你读完了吗?_腾讯视频

读进去就放不下的神作,意识流“天书”普鲁斯特《追忆似水年华》你读完了吗?_腾讯视频

读进去就放不下的神作,意识流“天书”普鲁斯特《追忆似水年华》你读完了吗?_腾讯视频

最后我们来看看小说的第三个主题【写作】

小说中马塞尔通过无意识的回忆找回了失去的时间,他们既处在现实时间之外,又置身永恒的感觉,又稍纵即逝。玛德莱那小蛋糕让贡布雷的岁月浮现在茶杯中,但是不一会就消失了。另一方面,马塞尔又反复的悲叹,自己的天赋不足以创作一部文学,写作这个主题在这里的出现是决定性的,它使得前两种困惑---时间的困惑与爱情的困惑同时得到了解决,记录下无意识回忆的内容,从而将稍纵即逝的感触转化为永恒的文本,这就是文学的主题,文学的作为。

罗兰巴特在哀痛日记里,曾将文学比作为逝者立碑,写作是为了回忆吗?不是为了自我回忆,而是为了与忘却之痛苦做斗争,因为忘却是绝对的,很快就没有任何痕迹了,不论身在何处也不论是何人,这是立碑之必要性,请你记住他曾生活过,在这里写作是为了抵抗遗忘,不过呢还有另外一种看法,认为写作就是遗忘之后的事业,是再造新的现实。然而无论如何,普鲁斯特都将写作视为通往绝对的道路,他说:现在我觉得这种生活值得一过,因为我觉得有可能阐明它,阐明这种我们在黑暗中看到的,不断遭到歪曲的生活,还他真实的本来面目,总之实现在一部作品中。

此外,写作也让爱情真正变得圆满,叙述者意识到他爱的是自己的想象,也因此意识到自己同现实之间的敌意,逝去的时间再难重来,只有从美学意义上阐明过去的秘密,我们才能摆脱痛苦,也才能让逝去的时间并不白白逝去。

布鲁斯特写道:我明白文学作品的所有这些素材,那便是我以往的生活,我明白他们在肤浅的欢悦中、在慵懒中、在柔情中、在痛苦中来到,被我积存起来,还来不及预期他们的归宿,甚至不知道他们竟能幸存。没想到这些种子内储存着能促使植物成长的各种养料,也就是说我们所经历生活的点点滴滴,哪怕最卑微琐碎的细节都不会平白消失,说不定在什么时候他们会被重新激活,重新出现在我们的回忆中,出现在我们的笔下。

所以生活是一种阐明生命意义的感召,是一种写作的感召,从这一点来看,《追忆似水年华》既是一部文学作品,也是一种表现文学作品意义的努力,或者说是一种将生活转化为文学,对生活进行艺术化的努力。马塞尔曾经觉察到自己拥有写作的意志,但他又感到自己没办法准确的复述体验,就这样马塞尔渐渐放弃了写作的努力,同时,身体的情况也使得他不得不放弃,然而就在这个时候,也就是小说最后的聚会上,他再一次体验到玛德莱那小蛋糕的情形,并且意识到,逝去的时间对于写作来说是一种必要的条件与前提,时间积存的感受恰恰是写作的方向所在,于是,他又一次抓住了写作的意志。

在小说结束的地方,马塞尔开始了他的创作,在永恒的岁月之间,普鲁斯特写到了衰老的阴影,那是时间留给我们的痕迹,也写到了遥远的爱情,他让我们经历一次次的重生。

对普鲁斯特来说,《追忆似水年华》的漫长写作,是一次自我救赎,人类本初的冲动是追求永恒,而似水的年华总在无情消逝,唯有艺术化的回望追忆或者写作,才能把这种心理与现实连接起来。生命里有一种绝对,哪怕再细微琐碎的事物,它的意义也不会在时间的绵延中湮灭。这种艺术的救赎过程,赋予过去的时间以真正的价值,让我们重新追上时间的脚步,让我们从来不曾远离自己的过去。而我们的生命,也由此展现出其丰富的真实面目。

对读者来说,《追忆似水年华》是一部读进去就放不下的小说,因为,书中等待我们的是永恒与狂喜。

我们都知道小说是虚构的文本,在操作上有无限的可能性。你可以用几千字写一个长达一百年的故事(比如福楼拜的《圣徒传奇》),也可以用几十万字写一个发生在一天之内的故事(比如乔伊斯的《尤利西斯》),但这是文本的时间。而我们阅读小说时,自身正处于一个物理的时间当中,这是现实的时间。这两种时间会形成一种对比,你可能在一个小时之内就经历一个世纪,也可能用几个月的时间才渡过短短的一天。通常情况下,这两种时间对比都很悬殊。但《追忆似水年华》这部书会给人一种奇妙的体验,你会感觉这两种时间处于平行状态,你不像是在读一个故事,而是在经历一种生活。当你放下书本,抽身回到现实当中,你会感觉自己已经走了很远,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悄悄地滑走了。

普鲁斯特使用一种充满魔性的文体将时间留了下来,并转手交给他的读者,从而使这一时间被无限度地流传下去,所以法国作家法郎士说:“人生太短,普鲁斯特太长。”

追忆似水年华的书名充满诗意,但最准确的翻译应该是《追寻逝去的时光》。普鲁斯特是在追寻,不是追忆。他要把时间拿回来,留下来,保存起来。普鲁斯特始终坚信,瞬间即是永恒,永恒即是艺术。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99,636评论 5 46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3,890评论 2 376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6,680评论 0 330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3,766评论 1 271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2,665评论 5 359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045评论 1 276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7,515评论 3 390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182评论 0 254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334评论 1 294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274评论 2 31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319评论 1 329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002评论 3 315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599评论 3 303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675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917评论 1 255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2,309评论 2 345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1,885评论 2 341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