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将至,走亲访友拜大年是孩子少不了的乐事,我小时候特别喜欢去爷爷奶奶、叔叔阿姨家拜年,因为有吃不完的好吃的,还能拿到压岁钱。但是,就有那么几个亲戚,一开口就句句扎心,从小时候的“你怎么不叫人”到成年之后的“你怎么不娶人”,每次都能把我的欢乐值降低一半以上。
爸爸妈妈们请注意,什么样的话对孩子存在着伤害呢?
叔叔阿姨们请拿出小本本,避开这些雷区,不做熊亲戚。
雷区一:
不要说孩子认生,胆小,没礼貌
我一直到现在都不太会和长辈打招呼,小时候特别羡慕隔壁张小三,三米外见到人就打招呼,见到穿西服的叫叔叔,穿运动服的叫哥哥,女的一律叫姐姐,别提多讨人喜欢了。
我就不同,小的时候害羞,大一点了,见到人,脑子里要过十万个什么,“他是谁,我认识他吗,我该叫叔叔还是哥哥,或者伯伯?叫错了他会不会不高兴?”一直到爸爸妈妈说,叫爷爷啊,不懂礼貌,我才叫一声。
对面的爷爷,要是说一句,这孩子胆子还这么小呢,我能懊恼好久,这种感觉困扰了我很多年,让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个不讨人喜欢的孩子。
其实,礼貌是一个架构于社会之上的词语,所以对于没有形成社会观念的孩子来说,并没有礼貌的概念。孩子在不熟悉的人面前表现的拘束和礼貌无关,而是孩子与生俱来的气质决定的。
人的气质是天生的,我们将其分为四种:
1.多血质:
·这种气质的孩子外向,活泼好动,善于交际;思维敏捷;
·更容易接受新鲜的事物;
·情绪情感容易产生也容易变化和消失,容易外露;
·但是做事的体验不深刻,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做事“虎头蛇尾”、三分钟热度。
2.胆汁质:
·这种气质的孩子情感发生迅速、强烈、持久。
·动作的发生也是迅速、强烈、有力。
·属于这一类型的人都热情,直爽,精力旺盛。
·但是脾气急躁,心境变化剧烈,易动感情,具有外倾性。
3、粘液质:
·粘液质的孩子属于神经活动强而均衡的安静型。
·这种气质的人平静,善于克制忍让,生活有规律,不为无关事情分心,埋头苦干,有耐久力,态度持重,不卑不亢,不爱空谈,严肃认真;
·但不够灵活,注意力不易转移,因循守旧,对事业缺乏热情。
4、抑郁质:
·这种气质的孩子表现为行为孤僻、不太合群、观察细致
·非常敏感、表情腼腆、多愁善感、行动迟缓、优柔寡断,具有明显的内倾性。
通过这四种气质,不难看出,多血质和胆汁质比较容易不认生,嘴甜,喜欢打招呼。也就是我们错误认为的礼貌。而粘液质和抑郁质的孩子表现出的可能就是我们认为的不礼貌了。
那么气质是不是也有好坏之分?答案是没有!
每一种气质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比如多血质,虽然容易形成有朝气、热情、活泼、爱交际、有同情心、思想灵活等品质;但是也容易出现变化无常、粗枝大叶、浮躁、缺乏一贯性等特点。抑郁质体验情绪的方式较少,稳定的情感产生也很慢,但对情感的体验深刻、有力、持久,而且具有高度的情绪易感性。
所以不要说孩子不懂礼貌,只是你们不懂孩子而已。
雷区二:
不要说“你妈妈不要你喽”
我有个朋友windy,产假结束后不得已把公公婆婆请到家里照顾孩子。在这之前婆媳关系就不是特别融洽,没想到,这次来照顾,直接引爆了婆媳矛盾。windy去上班的第一天,特别舍不得孩子,站在门口跟孩子依依惜别了半天,跟孩子承诺,下班了就马上回家。这时,婆婆在旁边插了一句,走吧走吧,上班要迟到了。然后把孩子接了过来,跟孩子说“妈妈不要你了,跟奶奶玩吧”。小小的孩子哇的一声哭了起来,windy的心都要碎了。碍于面子没有跟婆婆说什么。过了一段时间,windy发现,孩子对她的态度产生了变化。每次她要上班,孩子就哭的歇斯底里,回到家,孩子也没有表现的对她特别亲昵。
过来问我,才知道,孩子已经产生了不安全依恋。
当孩子听到“妈妈不要你了”这句话,嚎啕大哭。他这时候的哭,是恐惧,焦虑引发的,远比外界疼痛引发的哭要严重。毫不夸张的说,这对于孩子的影响,比你打一巴掌让孩子哭更可怕十倍有余。这句话给很多孩子的家长造成了非常大的困扰。
我相信说这句话的人,也并不是真的不关心孩子,他们甚至也很喜欢孩子,不舍得打孩子一下,但是却在自己毫不知情的情况下,给孩子造成了不可逆的重创。
孩子和母亲之间是存在着依恋关系的,我们这样的言语容易破坏这种安全依恋关系。造成孩子对母亲的不信任感。如果在孩子的身上不止一次的开这种玩笑,会让孩子对母亲的离开产生极强的恐惧感。这些不安全依恋,不信任感,安全感缺乏和分离恐惧会直接的影响孩子的生理发育,智商发育甚至造成严重的心理障碍。
只有当安全需要得到满足之后,大脑才能在完成主业的情况下兼职,去学习各种知识;如果得不到满足,大脑就没有剩余的资源来学习其他知识。
我们和其他成人说话的时候,都是三思而后行,那对孩子说话的时候也请深思一下,会给孩子造成什么样的伤害。
雷区三:
不要随意批评我孩子不懂分享,霸道
我们成年人受《孔融让梨》的故事影响很大,觉得孩子从小就应该有分享的意识,可以把玩具给别的小朋友,把好吃的分享给成人。但是我们首先应该知道的是“融四岁,能让梨”。孔融都是到4岁才能让梨,而且他自己还有一个梨子,你让一个两岁的孩子把好吃的让给你,心爱的玩具送给别人,这不科学啊。
从我们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一个孩子会保护自己的东西,这是绝对正常的。这是人的本能,另外,“自私”是孩子成长和个性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经过这个阶段之后,加之我们正确的引导,宝宝才会开始明白什么是“分享“。
再来看,我们经常和小孩子做的这个游戏,向孩子要一样东西,从而判断孩子是不是懂得分享。首先这并不能代表孩子懂不懂分享,保护自己的东西是本能,把东西让给您,也不是孩子懂得分享,而是有些孩子习惯听从大人的话,这是孩子对您说的话的反应行为,而不是受自己思考后,发自内心的分享。这只是一个毫无意义的动作。
什么是真正的无私?
真正的无私是那种开心的、不违背内心的分享。如果孩子一味的违背自己的意愿去满足他人,以此来获得大人们的夸奖,那么这种虚情假意会慢慢地让孩子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只是一味的去迎合他人。
所以不要再和孩子要东西,来判断孩子懂不懂分享!这种方法不但不能判断孩子是不是乐于分享,还会让孩子迷失自我,满腹委屈,从而影响孩子的成长。让孩子认为分享是一件痛苦的事情,绝对对于我们之后引导孩子学习分享是有害的。不要觉得孩子小就不懂,不要觉得这几句话对他不会有伤害。
这些言语对他们会有什么影响呢?
一:人际关系影响
1、会使说话的这位亲戚和孩子之间的关系紧张,形成不信任的关系。
2、使这位亲戚和孩子父母之间产生间隙。
二:孩子心理影响
1、如果说这些话的亲戚是孩子的直系亲属,和孩子之间的关系紧张,会影响日后对孩子的教育。
2、 对于抗压能力较弱的孩子,这样的话会让他在相关领域产生不自信,恐惧,焦虑的相关心理问题,
直接造成负面影响。可能会使问题加重,形成心理障碍。
3.、孩子的不自信,恐惧,焦虑等心理问题会影响到其他社会活动,对其他活动造成间接影响。
如果孩子遇到了这个问题,妈妈们可以参考“心理枭课堂”曾经发过的内容,去帮助孩子释放负面情绪,正确面对自己的不足。
可以告诉孩子,妈妈以前也这样,但是这些是可以锻炼的。你看妈妈现在就很好了,大家都喜欢妈妈。以后妈妈和宝宝一起锻炼,我们会变的越来越优秀。用这样正面的例子来引导孩子。
但是最重要的是,妈妈们自己要知道,我的孩子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告诉熊亲戚,我的孩子是很好的,当我们为孩子据理力争的时候,孩子也是可以感受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