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好个长假。望着一路上雪白的棉海,想起十多年前勤工俭学的火热情景。那时候,除了交够学校规定的任务,还能为自己挣点零花钱。
我的感慨和回忆显然影响了孩子,她非常坚定地道:妈妈,我也要拾棉花挣零花钱!决心已下,我表示支持。毕竟,这可是孩子完全脱离父母靠自己挣钱啊!国外的孩子能干的,咱中国孩子也能。
次日,我联系好一户农家,同时带着活动组的十几个城里娃,出发了。当他们听到我宣布去拾棉花挣钱时,非常高兴,不住地欢呼。
一个孩子问:老师,棉花糖能吃,棉花也能吃吧!我暗自好笑,道:见了就知道了。他们对电脑了如指掌誓同生死,对赖以生活的衣食源泉却十分茫然。
我招呼大家备好馕饼、矿泉水。十一点左右,大家乘公交向目的地进发。毕竟是十三四岁的孩子,如同第一次探险,满怀信心和愉悦,一路上有说不完的话。
一名家长在电话里惊讶道:“拾棉花!你们去拾棉花?你们去拾棉花!”像是怀疑自己的耳朵。这种惊讶足以证明,城里的孩子能否下得了这苦本身就是个大大的问号。
很多人说,让城里娃娃拾棉花,吃掉的比挣下的都多。虽带有讽刺意味,但还是需要验证的。
刚下车,就有学生抱着馕饼啃。一群城里娃在乡间大路上摇来摆去,要多新鲜有多新鲜。
拍照是不可少的,蓝天白云白棉花,他们没见过。踩着飞扬的泥土穿过一家葡萄架,好容易找到户主家的地。女主人正愁着棉花拾不完,称我们是天兵天将,热情地招呼孩子们。
我安排好位置,交代了拾花的要领,户主又强调了一遍,开始拾花。一大把棉花抓在手里,柔软而充实。一切对于他们都显得陌生、好奇又激动!
这可是真棉花,不是电视、电脑上的图像,是拌在脚边、捏在手里的棉花,是装在袋子里能挣钱的棉花,是将来要运到工厂去纺线织布的棉花。
为激发大家的劳动热情,我宣布劳动竞赛开始,拾得多的有奖。可大家还是在说,在笑,斗嘴,扔棉桃,兴奋得搞不清是劳动还是游戏。一个小时以后,差距就明显了。有的人已经在前头,远距离的大呼小叫少了,跟前的在一起相互鼓劲,帮忙。
不断有家长打来的电话,问中午饭怎么办,什么时候回来,穿了那么好的衣服可惜了,等等。有家长开车来到地边,我迎过去,他们很支持:锻炼锻炼对的。我以为他们会加入进来帮忙,结果不是。
拾棉花看似很容易,可时间一长,腰就疼。又在烈日之下,有些孩子真的感到坚持不了。还有多久吃午饭的问题十分钟问一次,五分钟问一次,后来变成一分钟问一次。我还是摇头。
好容易坚持到吃饭的点了!大家纷纷快步到树荫下坐下,也不管干不干净,喝水吃馕,我在葡萄架下捡来的葡萄就当是大伙的美味了。有学生提前准备了榨菜,我提醒最好不吃,否则咱带的水不够。
一个同学说:这是我长这么大以来,吃的最简单的午饭!几个女生走了很远去洗手,赶她们回来有的人已经进地接着干了。有学生发现这里没法上厕所,看来只能自己找地方解决。不用说,这一切在他们,大都是第一次,有必要让他们自己去尝试、了解、体验。
三个同学因为落在最后,想利用别人午饭时间补回来,喊了几次都不出地,坚持劳动。看到大家都进地了,才不得不赶过去吃饭。
大部分同学只吃了半个馕。一瓶水不够喝,到户主那里找水。平日里,他们什么时候这么渴过?这么艰苦过?
下午的劳动进程明显慢了。基本听不见说话的声音,很多同学坐在袋子上,我鼓了好几次劲,坐着干活的同学只见增加不见减少。
汗水早就浸湿了衣服,很多同学脱下外衣系在腰间。也顾不得身上穿的究竟是多少钱的名牌了。
这简直太辛苦了!手不知被划了多少道伤痕。有学生问户主:阿姨,咋不用机器拾啊?
户主道:我们这几亩地,不多,找机器不划算。
最后半个小时,大家又恢复了干劲,户主大叔不断给大家压袋子,掂重量。听听几个大妈讲过去学农学工学兵的艰难经历,好容易熬到最后五分钟。
一个比较活泼的女生扯着嗓子大喊:老——板,准——备——好——现——金!惹得大伙哈哈大笑。大人们感叹:如今这孩子,不得了!
称秤了,老板专门找来电子称。显示屏非常清楚地出示每个人的公斤数和钱数。捏到十几二十块钱的劳动成果,每个人心里都洋溢着激动。这可是他们自己挣得的第一份工资啊。事实证明,他们吃得并不比挣得多。
回家的路上,大家七嘴八舌谈起劳动的收获。一个孩子说:累了半天,又热又累又渴又饿,胳膊上全是伤,结果才赚了十几元,这些钱我花不了一个小时。
钱来之不易啊。得改掉乱花钱的坏习惯。另一个说,真的是“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啊!我们再不能浪费粮食了!还有的说:劳动太辛苦了!原来爸爸和妈妈挣钱也不容易。
我们一直衣来伸手饭来张口,零钱少了,还与父母拌嘴,不应该啊。我们应该分担一些家务活,让他们有时间休息一下。
看着夕阳下一张张愉快而自信的笑脸,我感到很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