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今天来学弗洛伊德,主要不是用它直接解决求助者的心理问题,而是为了对某种心理现象或某个心理问题作出解释。”敲黑板:不是“解决”,是“解释”!
我在昨晚的《咨询心理学》课上,又讲到了“精神分析理论观点”,其实教材中所讲的不是那个庞大的体系,而只是局限于阿帕波特(R. Apaport)对弗洛伊德学说(可称之为经典精神分析)的总结,即所谓的五个观点:分区观点、结构观点、动力观点、发展观点和适应观点。
我相信,对于这些基本理论,学员们早已不再陌生,无论单独拿出哪一个,他们都能够自由发挥大谈特谈。但这不是一个咨询师学习某种理论——当然包括学习弗洛伊德学说——的目的,便在课堂上问了大家一个问题:“我们为啥学弗洛伊德?”
没有人能够给出让我满意的回应。
最后,我只好自问自答:“我个人认为,我们今天来学弗洛伊德,主要不是用它直接解决求助者的心理问题,而是为了对某种心理现象或某个心理问题作出解释。”
敲黑板:不是“解决”,是“解释”!
由于“天下事难不倒弗洛伊德”(心理治疗基础,第125页),我们便可以用弗洛伊德学说来解释一切问题,但是,精神分析能够解决的问题——在我看来,至少在短时间之内——却极其有限。比如,我在咨询过程中经常用精神分析那“通俗”(概念已经普遍为大众所熟知)又“玄妙”(具体内涵和外延连专业人员也不明就里)的理论对求助者的问题予以解释,其目的是引发求助者对心理现象的好奇,从而激发其解决问题的兴趣或动机,至于具体解决问题时我所采用的却几乎都是认知行为疗法的技术。
不用同行评价,我自己都知道自己这种理论和实践“两张皮”的做法有多么荒唐,但,它真的挺好用(useful)。
带着这种实用主义的态度回到课堂,我能做的就是训练学员用弗洛伊德的学说来解释一切——切记,它根本就不属于可以被证伪的科学体系,而是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
比如运用这五个观点——
1. 假设跟求助者说你有“恋母”或“弑父”的渴望而遭到拒绝时,我们就可以说“这是你潜意识里的想法”。
2. 你的任何一个决定都面临着自己人格的本我、自我和超我的争斗,最终取决于这三者分别遵循快乐原则、现实原则和道德原则而博弈的结果。
3. 明知道抽烟酗酒对身体不利却欲罢不能,那就是“死本能”的激活。
4. 凡事总想控制?那是因为“肛欲期”的滞留,尽管你老大不小了,可心理年龄却只有两岁左右呢!
5. 做梦就是一种变相宣泄,还没有哪种行为不可以用自我防御机制来解释的。
当然,这样的解释都是机械且简单的泛泛而谈。如果具体到某种疾病,我们又该如何用弗洛伊德的学说作出合理解释?
教科书上没有讲过,但这才是需要一个咨询师必须掌握的!
我们知道,弗洛伊德当初的治疗和研究对象主要是歇斯底里症(即癔症,没有任何生理原因的身体功能丧失,如麻痹),后来才扩展到了强迫症及其它神经症、抑郁症等。其功与过,积极心理学之父塞利格曼(活出最乐观的自己,第12页)是这样评价的:
“他成功地用性欲解释了歇斯底里症,并促使他用同一模式去解释其他疾病。他认为现在的痛苦都源于过去的罪恶;他认为人性本恶。这是一个最基本且最普遍的事实,所有人都一样。这个错误的前提开启了一个任何事情都可以用下列理由来解释的时代。
你渴望与你的母亲发生性关系。
你想去杀死你的父亲。
你偷偷地幻想你的新生儿会死,因为你希望他死去。
你自己愿意将日子过得了无生趣、生不如死。
你内心最令人厌恶、最隐秘的秘密就代表了你的本质。
在这种方式下,语言失去了与真实世界的联系,变成了与情绪、与人类共同经验所分离的一个东西。”
昨晚回家后,我特意查书把这段话发到了群里,以供各位学员学习和体会。今晨的涂鸦是想提醒各位一定要完成作业:
1.弗洛伊德是如何解释歇斯底里症和各类神经症的?
2.尝试着用弗洛伊德的学说对抑郁症的成因予以解释。
相关内容我已经都在课堂上讲过了,那些能够听懂的学员,只需要将其串起来就可以了。再不会,就去阅读指定的参考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