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混沌大学3年的用户了,不过因为自身工作太忙的原因,几乎不参加线下活动,只周末看直播课程。记得那时还叫混沌研习社,加入费800元/年,让初尝知识付费的自己有些肉疼,觉得太贵了,但是看了上面的大师阵容,一咬牙,一跺脚,交费了,然后,无比庆幸自己交费了,因为真的很值,都是大师、大咖级人物,无论是凯文凯利,周其仁,黑川雅之,还是吴军、干嘉伟等,都是心目中的大神。看了直播,只觉得大佬们的话振聋发聩,虽然很多听不懂,像听天书,但依然心旷神怡,向往之;那时,只有一种感觉,从宣传片,宣传图片,到直播课程及其主持,太震撼了,简直是在看苹果发布会。再然后,看着很多大咖的课程因为没有研值无法解禁观看,很是心痒。
忘了从什么时候开始,研习社变成了大学,开始开分社、分班、建立各种兴趣小群,看着宣传文章,他们做的不错。他们在进步,在深化,从原来的大师概念提升到了各行业现实工作的实操,比如李叫兽,比如咪蒙等,他们的学费也从800元,涨到了1000元,2018年到了1200元。而自己,也从咬牙跺脚付800元到1年在各个平台上付1、2w到2、3w元的程度了。
某周六打开混沌APP观看课程,发现直播变成了录播,发现变化油然而生:没有周六在被窝中与学友们一起上课的感觉了;周六朋友圈里发课程的也少了,没有了每周天津的童鞋赶赴北京看直播的艰辛与收获,没有了一起参加直播或者看完直播再组织个活动,甚至去胡吃海喝的亲密...也许,因为参加课程录制的童鞋因为保密问题不能发朋友圈,周六看录播的童鞋发圈觉得有些丢份,还有一些童鞋不拘泥于周六而用其他时间观看了。
看到有周六看录播的人在互动里说,混沌变味了,他们推出了2998元的创新课程,相当于以前的研习社了。我在心里默默赞同,不知是因为自己的水平在提高,还是因为混沌的策略和侧重点变了,觉得课程的水平不像以前一样让我眼前一亮了;剪辑后的课程时间变短了许多,不知道删除了主讲人什么话语,课后的总结视频彩蛋,除了大师的讲解外添加了他们的理解,录播结束后,马上就有了课程文章推送,所以,也不会再有人发出多姿多彩的课程笔记或者思维导图了,好吧,也许,他们都移驾去了创新课程,继续那里的辉煌,而我,无数次打开创新课程的课表,实在没有勇气拿3000元和时间看一个有着自己不是很喜欢的人讲的课程,只能望而祛步。
这时,我不仅想到了得到,我加入得到1年半了,是得到的深度用户,付费超过了5k, 几乎每天都听。
混沌和得到的区别:
1.课程设置:
混沌一年高价买断所有课程,而得到可以用相对低价买到喜欢的专栏和课程。因为,现在国民总时间就那么多,每个人的时间有限,时间成本奇高,如果系列课程中有很多用不到的课程,花时间看吧,觉得收获不大;不看吧,觉得花出去的钱有些浪费。
2.频次:
混沌的课程频次有限,一年只有大概52个周六,也就是只有52课程;但是得到,几乎是365天的陪伴,虽然每天时间不多,5-10分钟,但是,讲述一个系统知识,阐述自己的观点,足够了,并且很有时效,会根据现实发生的事情进行结合或者调整,让学员们每天都在进步,每天进步一点点,一年就会进步很大。
3.品质问题:
混沌的课程,每个大咖事物繁杂,时间有限,并且几乎每个老师只讲1次,品质无法有效的掌控;得到每天有专门的人员与团队跟进,每天更新后,有几万甚至几十万的用户进行反馈,可以进行调节,课程的品质可以有效的掌控,可以每天跟学员互动。
4.价值:
混沌一次课程,老师们从中获得的价值有限;得到每个专栏的订阅人数无上限,订阅人数关系着老师们物质和精神,哪怕再不在乎金钱的人,也不想在同层次的人中丢面子,而且,大部分专栏结束的课程,都可以整理出版,这又是一大收入和成就。让老师与专栏、课程绑在一起,让老师不断获得满足感,让学员和老师一起成长,让老师与得到同呼吸、共命运,是得到的一大法宝,是对人性的深刻剖析。
不同的产品,基于自己特点与基因,选择了不同的发展道路,必将收获不同的果实,在此,作为多个平台用户的我,唯有祝愿各个平台都越办越好,我也才能更高效的获取更多有价值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