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越进步,获取资讯的途径越多,知识被整合而后分散,每个人变得越来越忙,需要做的事情越来越多,而诱惑也层出不穷。有人会因为一直拖着不做的总结懊恼不已,有人会因为忍不住不停地刷社交网络浪费时间而自责愧疚。诚如某先生说:“我们需要管理的是自己,而不是时间。”
那么,面对那么多不想看的书,不想走的路,不想写的作业;还有那么多诱人的搞笑视频、新款游戏、打折商品,我们应该要如何战胜诱惑,打败拖延?
1 、10分钟法则
当你需要完成一份课件,但由于对课题没有兴趣,或是因为课题太难等等原因,不想开始着手,而你明明知道下周就要分享这个课题了,你总是觉得还有时间,而没有动手去做。
那么,你告诉自己:“先试着做10分钟。”写好标题,选好幻灯片模板,讲课的内容大纲,你会发现,其实并没有想象中的难,可以把第一步继续写完。10分钟太长,那么就设置5分钟吧,只要你着手去做了,迈出了第一步,第二步就非难事。
当你想睡前阅读一本好书的某一章节,但忍不住刷社交网络,刷完微博刷微信,还有QQ豆瓣百度贴吧等等,一轮下来已经呵欠连天了,阅读计划迟迟没有完成。
那么你就要提醒自己:“只看10分钟就要停下来看书了。”第一个10分钟太短,那就15分钟吧,一定要给自己设定期限,时间一到马上放下手机。
“10分钟法则”还可以适用于生活中很多事情。倘若你看上了一件价值不菲但并没有很大作用的外套,在付款前给自己10分钟时间,深呼吸,想一想自己是否真的很需要这件衣服。当你迟迟未肯去跑步或健步走,你也可以先试试走路10分钟。
2、把“我不要”变为“我想要”
很多人会有这样的体验,大脑警告自己:“不要吃垃圾食品。”“不要迟到!”“不要拖延!”但行动上却表现为吃了很多的高热量高脂肪食物,迟到了,该做的事情也没有去做。而大脑里又有另外一个声音:“就吃一次而已。”“就迟到了一点。”
大脑是个受软不受硬的家伙,你越是说“不要做”,偏偏就做了,为了掩盖因此而带来的自责、愧疚等消极情绪,它又能编出很多的借口。直到最后,警告自己不要做的事情,明明是对自己不好的事情,都无法避免。
此刻,我们可以换一种说法。“我想要一个健康的身体,标准的身材。”“我想做一个诚实可靠守时的人。”“我想要完成任务后的满足感,周围朋友的赞叹。”大脑收到了预期奖励,并能想象出拥有这些东西以后的兴奋。那么,在面对那些不健康食品的时候,就更能忍住口。或者是更容易早起半小时准备赴约。
3、善待未来的自己
总觉得现在的自己,身体不够好,意志力不够坚定,总是对自己说:“明天我就会跑步。”“以后我会变得更自控。”“以后我就会...”很多的事情都寄托于未来的自己,以为未来的自己就一定会更努力,更健康,更善良。
把压力都推给未来的自己,把重任也交给未来的自己。就像未来的自己不是自己一样,没有想到如果今天的自己不去做,那么明天的自己也有可能不去做。
那么此刻,我们需要与未来的自己谈一谈。设想一下,现在的自己与未来的自己有多少的相似之处,你口中的:“以后我会做。”那个“以后的我”,是不是就真的会去做。如果不会,那么,请不要把压力都移交给未来的自己,从现在就要开始改变。
4、与自己和解
当你睡不着觉的时候,不停提醒自己睡觉睡觉,那么很有可能就真的彻夜不眠了。当你忍不住想起那个人时,又不停地叫自己不要想不要想,那么就更难忘记。当你被人提醒不要去想巧克力的味道,那么你可能会想得更多。为什么会这样?
有心理学家称之为“反讽刺效应”。越是提醒大脑不要想的东西,就想得越多。那么这个时候怎么办?
坐下来,不要再强逼自己。既然要想,那就尽情地去想吧,缓慢呼吸,在自己想那些事情的时候,注意自己的情绪。
例如面对很想买的东西的时候,10分钟法则已经不管用了,依然很想买很想买。那就不要强逼自己说不能买,也不要说怎么可以这样子。尽情地幻想拥有了这件物品之后愉悦的心情,正视自己的欲望,谅解自己贪婪的想法,但不要去行动,幻想够了,很有可能你最后就不会去买了。
四个方法,可以有交叉,排名也不分先后,我们也只是希望能遇见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