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限效应来自著名作家马克吐温的一个真实故事。有一次,马克吐温在教堂听牧师演讲,听了一段后,他觉得牧师讲的很不错,很感动,准备捐一笔款。但过了10分钟,牧师还在讲,他变得有点不耐烦了,心想我只捐一点就算了。又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马克吐温决定分文不捐了。又过了很长时间,牧师终于结束了冗长的演讲,开始捐款,这时的马克吐温已经气愤至极了,他不但没有捐款,反而从捐款的箱子里偷走了两元钱。后来,心理学上就把这种因刺激过多、过久而引起的不耐烦和逆反的现象,称为超限效应。
超限效应容易引起超限逆反。这是由于教育内容和方式的不当,超过了学生的接受或忍耐程度而引起的逆反心理。家长过多的说教特别是妈妈的唠叨,最容易引起孩子的反感。从而产生逆反心理。
一个10岁左右的小男孩经常听到父母唠叨,妈妈经常说:你这个样子怎么能考上好的初中?考不上好初中怎么能考上好高中?没有好高中怎么能考上好的大学?没有好的教育背景怎么能有好的生活???……父母总是想用同样的话,达到不同的效果。
孩子:你们整天说我考不好,那我就考不好给你们看!于是产生了超限逆反。
但遗憾的是,现实中许多父母并不明白这一原理,他们经常恨不得把自己所知道的、想到的道理全部装进孩子的脑瓜里,他们反反复复、没完没了的给孩子说教、唠叨,让孩子很反感,经常引发孩子的逆反心理。有的时候孩子明明心理打算按你说的做了,但是由于父母的反复唠叨,孩子会偏偏不这样做,有的还会产生敌视、破罐破摔、对抗到底的心理。
所以,父母在养育子女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无论是给孩子讲道理,还是对孩子的错误进行批评,都要言简意赅,不能反复唠叨,没完没了。那样的话,孩子就会说,“又来了,还有完没完?”也会产生相反的效果。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更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