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高考结束后,就一直有很多小朋友在跟我询问有关填报志愿的事情。大到以后读研、出国、实习的相关计划,小到社团活动、兼职,我回答了好多类似的问题。
他们似乎希望,可以非常精细严密的收集到所有需要的信息,来辅助自己做出判断。我理解这种心情,但也想泼一盆冷水,因为未来的样貌,不是可以模拟的。
我高中时候喜欢的一个作者写过,我总像一个调皮的孩子,想掀开这人生的幕帘,窥得几眼尚未到来的悲喜。
后来我没那么喜欢这位作者了。也懂得了,说什么掀开人生的幕帘窥得几眼,未来其实就是一个黑洞,独你执炬前行,跌跌撞撞的把它照亮。
2.
所以可能你现在想知道能不能出国,但最终出国也许是你最后一个去考虑的选项。可能你现在想问兼职多不多,但最终可能图书馆才是你的日常。
人的想法受到环境的影响,而环境永远是复杂的。你不知道它会将你塑造成什么模样。
当年我也非常焦虑,巴不得有一个人给我看一部自己的人生影片,好让我按图索骥照猫画虎。
可是没有。
上大学前我最关心的问题,后来都不是问题。反而出现了许多措手不及的状况,我也是一脸懵逼的在慢慢摸索。
3.
其实我不是让你们心大一点,别去想那么多。也不是说你们的谨慎是多余的,没有必要的。毕竟面对一个重大的抉择,每个人都会本能地扒取任何一丝信息。
有一位小朋友已经连续三天在后台,问我大学相关的问题。这是对自己的人生很负责的表现,比当年的我优秀的多的表现。
但我也想说,其实没有那么多刚刚好的事情。我们能做的,只是最大化性价比。
报一所学校,就像相亲一样,你挑人家,人家也会挑你。所以不要想着十全十美,要想着,我能凭借自己的能力,在多大程度上利用好可以得到的资源。
就算我跟你说了很多,你去了可能也会觉得很坑。因为当我提供答案的时候,是从现在的视野和位置出发。而你审视我的回答的时候,是从你当下的心态来看。
4.
很多人和我一样,为唐师曾的那句“我喜欢,我擅长,我以此为生。”而神魂颠倒,变成一个理想主义患者。
这可能是和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相对的,有毒的一种想法。
首先,在十八九岁的时候,对一个领域或者爱好,坚定地说我喜欢,本身就是值得商榷的。就像初恋往往不会走到最后一样,谁也不好苛责对方。
更何况,在更多的时候,我想说,抱歉,你喜欢和你擅长,可能完全是两件事。
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人, 会在本科毕业后从事自己所学的专业。尤其是在这个没有什么“铁饭碗”的时代背景下。
当你非某个专业不读的时候,也许是钻进了另一个牛角尖,每一条路都有无数分叉的路径,你真的要放弃那些可能性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