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书的名字。作者是于秀华。
她更多的是一名诗人,从未读过她的诗(除了那首曾经被炒得沸沸扬扬的成名诗《穿越大半个中国去睡你》),但她的这本《无端欢喜》,是半年前在书店闲逛时偶然翻到的一本散文集,居然就这样被她的文字吸引。
《诗刊》编辑刘年,在评论于秀华的诗时提到:
“她的诗,放在中国女诗人的诗歌中,就像把杀人犯放在一群大家闺秀里一样醒目——别人都穿戴整齐、涂着脂粉、喷着香水,白纸黑字,闻不出一点汗味,唯独她烟熏火燎、泥沙俱下,字与字之间,还有明显的血污。”
这样的评价用于她的散文,同样适用。
在身体与灵魂的缝隙间,那些日常生活的不安,灵魂的动荡,那些看得见的、看不见的痛苦与喜悦,她写得用心用力。
1.人们总是哀愁在自己的假设里。但是,能够哀愁也是好的啊,如同秋天里野菊花蓬勃的内心。
2.我们不能用生命的虚无来体罚我们自己,它就应该琐碎到柴米油盐,鸡零狗碎。
3.当看得见人生葱郁的部分,人生就已经黄了半截。
4.我不够自信,只不过有时候我必须拿出一副花架子向这生活讨一些虚拟的温暖。
5.一个人再怎么幻想,幻想的尾巴总是拖泥带水地粘在自己原有的生活状态上。
6.人身上的物质都是时间的物质,身上的情绪也是时间的情绪,可以与它为敌,无法与它较劲。
7.所有的风景不过是两眼的风景,所有的人情不过是一心的人情。
8.老百姓的心思从不会出离生活三尺。父母子女健康,丰衣足食。如此而已。
9.世界太宽广,我们不可能把所有的事情都经历一遍,但生命存在的过程本来就是一种宗教。
10.生命里有连绵不断的悲苦和这悲苦之上的故事,我爱死了这说不清道不明的一生。我爱着人生里涌现的骄傲和低迷的迷雾。我感谢我自己卑微而鲜活的存在。
11.我喜欢人世里千帆过尽的疲倦,胜过相遇之前的欣喜和期待。
12.大海上波涛汹涌,但波浪下面几万里都是平静的。生活的本质是水,而非水形成的波浪。
13.我们无法知道自己喝命运有怎样的约定。只是看透虚无,让自己活得无味。
14.枯萎是一种彻底的顺从,布满迷人的光晕。它们叫风轻轻一推,就匍匐下去了,和爱情有着同样的姿态。爱情的本质是枯萎,我们试图走近,试图在这样的枯萎之上触摸天空的蔚蓝。
15.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但是一定有无缘无故的爱。没有目的的东西大多数是美好的东西,因为它是纯粹的,纯粹是快乐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