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我参加1000天视频演讲+写作挑战的第735天。
讲了几本关于沟通表达的书后,今天开启分享《论语》,在樊登读书听樊登老师讲《论语》之前,我仅限了解的是读书的时候教的那几句,樊登老师说自己曾经一段时间状态很低落,于是开始读《论语》,并且把很多学者写的《论语》相关的书都看了一遍,沉浸研读了一年多。
樊登老师请了梁漱溟先生来讲《论语》,自己也讲,我都觉得收获很大,让我对这个经典之作有了更多更深刻的理解。其次,涛涛已经分享《论语》已经一百多天了。
这个月初,涛涛去佛山,到一个书店有孔子像,说看到雕像的时候,莫名有落泪的冲动,我对这种感觉很好奇,到底是一种怎样的情感,对几千年前的圣人如此感同身受。也让我想从《论语》中吸取智慧。
今天学的是《为政篇》中的一句,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之前对这句话有3个误解
①只把“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和六十花甲,七十古来稀觉得是类似意思
②觉得“不惑”是没有困惑,也就是通透了;
③认为“五十知天命”中“知天命,是已经认命了。
而实际上真正的解读是,孔子讲自己,十五岁的时候爱上学习,真正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三十岁的时候有了可以赖以生存的本领;四十的时候不被钱财,身外外物所困扰;五十的时候和自己和解,不再怨天尤人,抱怨别人;六十的时候什么话都能淡定的听进去,不会被别人某句话一点就着;七十的时候已经做到想做什么做什么,很自由,但是不会逾越规矩,不触碰法律和道德的边界。
其中让我感触最深是四十不惑,能够不被身外之物,不被钱财所困,在现在的经济形势下,真的非常困难,几乎每个人都想赚钱。职业生涯规划师古典老师的人生不同阶段分析,也是从生存期到发展期,到事业期。
婉琴老师在和我们介绍晋杭老师的《人脉课》的时候,说晋杭老师在所有人都想着赚钱的30岁之前,晋杭老师考虑的是,自己能为自己的贵人做什么。晋杭老师有今天从成绩,因为他想的是怎么给他人创造价值,而不是想着怎么赚钱。
在迈向人生三十大关的时候,重新看了孔子的这句话,也督促我一路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