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填志愿之前,从未想过汉语言这个专业,当时我很好奇这是什么专业,因为我一直只知道中文系,从未听说过汉语言,所以我当时一直以为是我学习汉语,然后去教外国人汉语的专业,一开始填了法学专业,后来看到法学的校区似乎没有汉语言的好,我便改成了汉语言,这也是一种缘分,想到汉语言,我和我的家里人第一反应想到的都不是古代汉语这些东西,我们想到的就是现代的汉语,甚至一度这个专业是被我打入冷宫,甚至想打死都不会学汉语言,其实我对语文非常喜欢,包括初高中的学习,我的语文一直都很不错,如果知道汉语言就是中文系的类型,那我肯定是很喜欢汉语言的,阴差阳错,虽然我不知道汉语言就是我最喜欢的中文系,可是兜兜转转之后,我终究是来到了汉语言,这是一种缘分,我觉得很满意,对于这个专业,虽然高中发生了很多事情,结果也很遗憾,可是谁的高中总会留下一些遗憾的,就像之前看的《灌篮高手》一样,里面的每一个人在高中时期都留下了一丝遗憾,不管过去如何,我来了之后知道一件事情,我可以决定我的未来。
我不一定只能被过去束缚,所有人都懂的道理,未来可期。
在正式报道的前一天来的学校,在我们开始学习之前,有三十天的一个真空期,各种各样的活动和军训。
领书是在军训期间,感觉只有一个,书好多。
在学习汉语言的时候最大的感觉就是茫无边际,因为,感觉你要做的好的话,你必须是把老师上课的每一个知识点都要过三到五遍,至少。
因为汉语的知识点,那么大一本书,每个章节的知识点整理成笔记都有两张,满满的两张纸,而且可能在期末考试的时候,这一张的知识点,老师只考两三个,就像我们的高考默写一样,七八十个文章古诗,只考八个。
在学习汉语言的过程中,感觉最深的是快乐,孙老师的古代文学史,虽然我有时候也会走神,但是我感觉现在讲的诗经真的特别好,虽然需要大量的背诵,但这是我这么多年来第一次近距离接触中国古典的美,吕老师的古代汉语和古代通史,如果不是学习这两门课,我可能现在很多语言的运用还存在很大的错误,会让人耻笑,闹出玩笑。
王老师的文献学,很多人都认为这是一节要命的课,但是我感觉如果把老师上课的PTT和以往的复习资料结合起来,基本知识点全部都能看到,考试考的也全部都能复习到,而且也很有趣,书的包装方式,文献的载体,都是特别有趣的。书法课,这也算是汉语言的修养过程,我写字是很丑的,目前在加油练习。
对于以后的汉语言学习,我认为基础是老师上课的PTT和复习资料的所有考点全部掌握,然后关于老师要求背诵的古诗,诗经,即使里面不知道考那句,你也要全部背诵,要背的滚瓜烂熟。然后还有的是,要练一手好字,这个永远都不迟,很伤心,我到现在还没有一手拿得出手的好字,字是一个人文学修养的门面,这一点毋庸置疑。
我认为我们应该像高中一样,我们不应该只满足于及格的六十分,我们应该追求更优秀的层次,如果只是为了及格,那一个学生等到毕业的时候可能和他刚进学校时候一样后悔懊恼。我认为汉语言的学习,等到你把所有的专业课都能在班里面排名名列前茅,那只是最基础的事情,是你的本分工作而已。
当你把基础的事情做好了,接下来就是深层次的事情,我觉得应该去参加很多和汉语言有关的活动,比如知识竞赛等一类的比赛,然后你还要多读书,多练书法,完成制定规范动作,再去做一些额外动作,多听听教授们的讲座。
以前看过一篇文章写的很好,文章里面说我们看的书就好像我们吃下去的饭,看不到,但是我们的骨和血,都是由饭供养而来。
腹有诗书气自华,这句话是很正确的,汉语言的学生就应该多读书,你永远都不知道在你读完下一本书的时候会发生什么事情,读书的事情从来没有什么急功近利的事情,急不得。
参与学科竞赛不一定要得奖,太过功利反而会得不偿失,更多的是提高自己的能力,基础的专业学习是让你拥有能力,而学科竞赛则是让你把你的能力转化成实践能力,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专业学习不如学科竞赛成绩重要。
我认为专业学习是我们以后一切学习的基础,没有专业学习的优秀,一个汉语言的学生,一无是处。
想参加更多的活动,提高自己的修养,修身是我们目前大学生最应该做的事情,培养自己,设计自己,成为当代优秀大学生。
其实在提及汉语言的时候,很多人会说理科的学生转学汉语言几个月就可以像汉语言学生一样,但是汉语言学生转学理科要好多年。
提出这种观点的人是荒谬的,一个读文学多年的人和一个搞实验,做数学很多年的人,怎么可能几个月就完全合一。
有人感觉一个科学巨擎和文学大家的气质相似,那是经历风雨之后的稳重和对自己的才学坚持的相似。
不是说两个人学问相似。
如今已来大学三个月,可仍感很多的东西还没有完全步入正轨,希望在接下来的生活里面,把所有东西都推上正轨,留下预算时间,面对接下来汉语言学习中的突发事件。
能在所有事情到来时从容不乱,如能做到这个层次,对汉语言的学习才算步入正轨,大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