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计2339字,建议阅读4分钟。你可以收获的知识要点如下:
- 要把“因果关系”用在正确的地方;
- 不盲目迷信成功者总结的“因果关系”;
- 失败者总结的“因果关系”更重要。
在《有可能,你总结的规律都是错的》中(点击标题可查看相应内容),我们谈到了总结“因果关系”时常犯的三个错误。但有一个问题还没有回答:我们为什么要总结因果关系呢?</br>
这是因为,我们需要用“因果关系”去处理未知,预测未来。</br>
在解决未知的问题时,我们的方法很单一,只能是:以有限的认知,去理解无限的事物。这句话换个说法,就是:使用从过往经验中得到的结论,处理新发生的问题。</br>
因果关系,就是从过往经验中得到的结论。如果我们大脑里积累的“正确因果关系”很多,我们处理新发生的问题时方法就很多,就有了预测未来的能力。</br>
你知道:因为地球有引力,所以你把石块扔到天上它会掉下来。现在让你把从未见过的足球踢到天上,你根据之前掌握的因果关系,预测足球也会掉下来。这就是从已知的因果预测未来。</br>
你从未经历过面试,但是你从网上的经验贴那里可以获得大量的因果关系,知道面试时最重要的是:“让面试官感受到自己的价值”、“让面试官感受到自己有与他在同一知识水平进行交流的能力”。当你运用这些因果关系,调整自己应对“未知面试”的策略时,就是用已知的结果预测未来。</br>
要想用好因果关系,需注重两个部分:
- 积累“因果关系”时,要确保其正确性
- 使用“因果关系”解决问题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对“因果关系”进行动态调整
积累“正确因果关系”的方式分为两种:一种是:“自己总结因果关系”(《日课012》讲的就是这个);还有一种是“学习他人总结的因果关系”。今天,我们来讲一讲使用这种方式积累“因果关系”时,经常出现的几个误区。明天,再谈一谈运用“因果关系”预测未来时,如何动态调整。</br>
1.分清是对谁说的
“龟兔赛跑”的故事你肯定听说过,现在让我们跳出人类的上帝视角,把自己的当成乌龟或者兔子。好,角色互换完了吗?我想问你一个问题,你觉得“龟兔赛跑”这个故事,是讲给兔子听的,还是讲给乌龟听的?</br>
如果乌龟听到这个故事,那么他会收获:只要持之以恒,就会战胜兔子。他如果按照这条道路走下去,想必一辈子也没机会再赢一次。而兔子听到这个故事,会提醒自己一刻也不能放松,那这辈子他便不会被乌龟超过。</br>
因此,龟兔赛跑的故事,哪里是用来激励乌龟的,而是用来警示兔子的。</br>
你肯定或多或少在网上看到过一些大佬发表过如下观点:“专业技能没什么用,人脉才是王道!”这句话隐含的“因果关系”是:只要人脉够广,你就能成功。</br>
你觉得这句话是对你说的吗?不是,这句话是对顶层的管理者说的。他们之所以会成为顶层的管理者,恰恰是因为他们的技能足够强。只是在到了管理阶层后,他们的任务重点发生了转移,此时需要他们搭建人脉,寻找新的合作关系。</br>
还记得高中班主任说的:“现在一刻也不能放松,等你上了大学,想怎么玩怎么玩!”这句话不是对已经踏入大学校门的你说的,而是为了激励正在高考的人。</br>
如何避免把“正确的因果关系”用在错误的地方呢?我们要尽量还原当时的场景,找到这句话的真实受众群体,分析自己与受众群体是否是处在相同条件下的同一类人。
2.结果偏见
我们有一个很可怕的倾向:盲目崇拜成功的人。看到一个人获得了成功,就会认为他过去所有的行为都是那么地有道理,都是他获得成功的关键。但你有想过吗?成功者自认为的那个经验,也很有可能是他没有获得更大成功的绊脚石。</br>
比如,马云曾经说过:阿里巴巴的技术好,是因为他不懂技术。</br>
听完这句话的很多人,都会认为:“这句话说得真有道理!看来我不懂技术对我没什么影响,反倒是优势!”</br>
这就是结果偏见,如果你深入研究阿里巴巴,你至少可以找到1000个极具说服力的理由来证明阿里巴巴技术好,根本不是因为马云不懂技术。你也可以看一看现在的新锐互联网企业,基本上所有的创始人都是技术出身。</br>
如何判断一个人总结的“因果关系”是不是正确的呢?看到有人总结“因果关系”之后,你一定要把这个“因果关系”放到其他人身上推理一次,看看是否能推出来正确的结果。
3.幸存者偏见
结果偏见说的是,不要盲目迷信成功者,他们说的也很有可能是错的。但是你有没有想过,我们接触到的“因果关系”,为什么都来自于“成功者”,而没有来自于“失败者”的呢?</br>
正所谓成王败寇,失败者在这个世界是没有发言权的。但失败者所体现的“因果关系”,其实更具价值。</br>
举个很经典的例子,二战期间,美国科学家致力于降低战机被击落的概率。他们调查了很多参战后返航的飞机,发现飞机的翅膀是最容易被击中的部分,而飞机座舱和飞机尾部则是被击中最少的部分。</br>
那么问题来了,到底是应该增强机翼,还是应该增强座舱和尾部呢?</br>
“这还用问?机翼中弹最多,肯定是增强机翼!”</br>
当时的美军作战指挥官也是这样认为的。但科学家给的建议,却是增强座舱和尾部。</br>
这是因为,能够安全返航的飞机,都是座舱和机尾很少中弹的飞机。这并不是因为座舱和机尾不会真的中弹,而是因为这两个部分一旦中弹了,可能根本就无法返航,这才是飞机坠落的最大原因。与此相比,机翼中弹虽多依然能够返航,恰恰说明了这个部分不关键。</br>
这就是幸存者偏见。我们只能看到经过某种筛选而产生的结果,并没有意识到筛选的过程,而筛选的过程中所传达的信息异常关键。</br>
成功者各有各的道路,不容易被我们复制。但失败者所跌入的“坑”总是那么几个,学习后就很容易避免。想要获得“正确的因果关系”,就应该多向失败者学习。多用失败者的经验来对标成功者总结的规律,以此来找到“正确的因果关系”。
4.知识要点
今天,我们讲了在学习他人总结的因果关系时要注意的三点:
- 要把“正确的因果关系”用在正确的地方;
- 不盲目迷信成功者总结的“因果关系”;
- 失败者总结的“因果关系”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