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一位妈妈教育孩子勇敢面对他人的拒绝的视频上了热搜。
视频中,一个小女孩因为想要商场门口的免费气球却不敢开口向别人要,所以一直在跟妈妈演练。
在演练了好几遍成功向他人要气球后,这位妈妈突然拒绝了小女孩的请求,
说:对不起,气球被别的小朋友要了,不能送给你了。
面对突如其来的拒绝,小女孩有些手足无措,大大的眼睛里泪光闪闪,躲在妈妈身后。
看着难过的女孩,妈妈给了她一颗勇气糖,安慰她:"
我们在跟别人提出需求时,别人有可能答应,有可能拒绝,这都是很正常的。
如果被拒绝了,我们就说没关系啊,下次我们再尝试"。
很多网友都被视频中母女俩的对话治愈了。
然而成年的我们早已失去了天真,我们无法像视频中的小女孩那样吃了一颗勇气糖就能勇敢面对被拒绝。
我们还是会难过心碎,会陷入对自我的怀疑中,打击着我们的自尊心,让我们的自信心下降。
而一个自信心下降,消极,自卑的人是不讨喜的,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可能会更容易被他人拒绝。
这似乎陷入了一个死循环,我们该如何打破这个死循环,跳出被拒绝带来的伤害呢?
承认被拒绝 接纳愤怒
当我们被他人拒绝后,我们第一反应就是拒绝承认自己被他人拒绝了,接着引发杀伤力最大的负面情绪—愤怒。
我们对自己愤怒,愤怒自己不够好,不够完美。
我们也对拒绝自己的人愤怒,愤怒他人不了解自己,愤怒他人拒绝了自己,
把他人的拒绝当做是对自己的不认可,甚至引起对他人的暴力犯罪。
前不久江歌案二审结束了,从事件发生到今天已经过去了将近5年,这5年时间依然没有消磨江歌妈妈的丧女之痛。
凶手刘世峰就因为无法接受前女友刘鑫拒绝了他的复合要求,愤怒中伤害了与刘鑫同行回家的朋友江歌。
类似这类事件层出不穷,我们几乎每天都能在新闻中看到。
我不禁想面对他人的拒绝时,如果我们能坦然承认自己被拒绝,接纳自己愤怒的情绪,
给自己一个缓冲的时间,这类犯罪行为会不会少一点。
不管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情绪,它只是在保护我们让我们不受伤害。
但这不意味着就此放纵情绪。所有的情绪都暗藏了一个我们内心没有表达出来的需求。
而我们要做自己的觉察者,意识到自己此刻的负面情绪,把焦点放在寻找愤怒背后的需求上面。
也许你会意识到你的愤怒,你的不承认可能只是想得到他人的认可。
与自我批判争辩
我们听到的一切都是一个观点,而不是事情,我们看见的一切都是一个视角,而不是真相。
前段时间,同事小李在朋友圈发了一张和其他同事一起的聚餐照。
小李准备离职了,之前听他说离职之前会请同事之间吃顿散伙饭。
我和小李关系不错,平时互帮互助。工作忙的时候没空下楼会彼此给对方带午饭,因为顺路会一起坐地铁回家,打扫卫生时会顺带帮对方的位置也收拾一下。
本以为这次聚餐会有我的。也许同事真的只是同事,但内心还是抑制不住的失落。
看来是自己自作多情了,看来我不如其他的同事,……一系列负面的想法向我涌来让我不停的否定自己。
可是,这只是一张照片,也许这不是小李所要请的那顿散伙饭呢,也许是我那天请假所以没请我去呢,也许……
很多网友会认为这是我的一种自我欺骗,不愿意承认的事实。
可什么是事实,你确定你看到的一定是事实么。我不是在给自己找借口,而是为了防止自我的过度批判。
后来小李告诉我那顿饭是领导请的,我请假所以也没喊我。
当认为自己被拒绝时,如果从事件当中跳出来以客观的角度全面的看待事务,
你会发现被别人拒绝也许并不代表你不够好,不代表别人不认可你。
也许是一些外部客观的原因,也许只是你的某一点不符合别人需要的那一点。
当你与内心的自我批判争辩时,你不会产生自我批评的雪球效应,落入自怨自艾的陷进中。
当你不把注意力放在自我怀疑上,而是用更理解的方式对待自己,你会更有行动力去提升自己。
恢复自我价值 重塑形象
我经常会问身边的朋友你了解自己么?
他们都以为自己了解自己,他们总能说出自己一大堆问题,
而对自己的优点却找不出来。这不是真正的了解自己。
了解自己的人不仅知道自己的缺点有哪些,愿意去改正自己的缺点,他们也了解自己的优点有哪些,愿意欣赏自己的优点。
而《瞬变》一书告诉我们人生是螺旋式的上升,真正引领我们进步的是优点,而不是缺点。
善于寻找生活中的亮点,放大自己的优点可以让我们不会因为他人拒绝而否定自己怀疑自己。
我们知道我一个全面的人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我不会把自己的价值建立在他人的标准上的。
而一个不了解自己,总是指责自己,对自我认知不清晰的人,
面对身边的声音,会影响自我判断的,会降低自我价值感的,会让我们更难接受他人的拒绝,
因为我们是依附于他人的肯定而存在的。
所以,请花一些时间好好的认识自己,挖掘出自己的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