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6日 星期日 阴
今天返程。
清早在亲戚家吃过早饭,收拾停当已经快九点了,千里之遥,得昼夜兼程,持续开车十七八个小时。路上车又多,亲戚放心不下,说要到庙上去祈福,求个平安,家里孩子们都上班走了,只有老人带个上小学五年级的孩子,于是也捎带上了一老一少。
上华山镇正在过庙会,街上人多,车也多,人与车的走和停都十分随意,我们的车就被一辆突然停在街上的车挡住了,一时过不去,路边上穿警服的三胖两瘦的年轻人正百无聊赖,看见外地车,便有一个小胖子挺着大肚子过来,让出示行驶证和驾驶证,等将两证拿到手里便说你超载了,扣了证件继续到路边上和同事闲聊。本来就是七座的面包车,一路过来拉了五个大人,三年小孩。早上还加了亲戚家的一老一小,超载三人已是事实。都是就大意惹的祸。从家里出发时就为超载这事犹豫过,可是他们一再说一怕。这几个交警衣冠不正,松松跨跨,根本就不像个咬狼的狗,根本就没把他们当交警看待,还以为是临时雇用的一伙油皮二流子协管员。
走不了,只好在街上溜达,仔细打量一下这条小街。
这是一条丁字街,几个饭馆蒸、煮、炒、烤,弄得热气腾腾,其余店铺都不在店内作生意,而是把东西全搬出来摆在了门前,当街吆喝、招惹、劝告,苦口婆心,不想买,空手走了又觉得良心上过不去。各种小吃,瓜果蔬菜,农具,衣服鞋帽等等,等等。一条两边布满店铺的小街弯了过去,在尽头分开了岔,一边是一个砖砌的阁楼,里面大火熊熊燃烧,失火了一般。这是个焚香楼,烧香的人很多,小的香有一尺长,手里拿着一把一把往进扔,大的碗口粗,椽一样用扛着来,放进焚香楼里去,火焰就张扬起来,足足一丈多高。几乎到这里来的人首先要烧香。紧接着另一个岔处是一个庙,庙建在十几层台阶的台子上,对面是一个戏楼,大戏已经开演,戏台上一个古装的女人正在做着开门关门,伸手摸空等等一系列动作,一边还咿咿呀呀地唱着,庙宇的台阶上坐满了人,黑压压一片,正十分专注地看戏,这样的场景已经很难见到了。这是花鼓戏,类似于西北的秦腔和东北的二人转。
只看了几眼,就匆匆出来,今天的任务不是旅游而是赶路。找到那几个穿警服的人,他们执法很严,没有商量的余地,最后开了单子:罚二百,扣三分。亲戚好心好意地跑来烧香祈福,却为换来了一张罚单,我们终于又上路了。也许这张罚单就是保我们一路平安的护身符。
领了罚单,心里很有些不快,路上也不再有人说话。手机导航,用刻板的话语指挥着我们离开了上华山镇,七拐八拐半小时后上了高速路。来之前就打算在返回的路上去岳阳楼、洞庭湖,昨日没有出发,耽搁了一天时间,早上又在上华山镇滞留了两个小时,车到了岳阳出口,只好遗憾地望望岳阳二字,径直开了过去,不料遇上了鬼打墙,两次上错了岔道,一小时后又折了回来,也许不去岳阳,就无法踏上北归的道路,与岳阳楼的结缘就在今日这一次相见,神力就在冥冥之中,不见还真不能散。
一路过去,看到的都是古圣先贤的墨迹和塑像,许多东西都后来建造起来,为岳阳楼蓄势的。当然少不了一些工艺品商店,都在必经之路上,穿堂而过才能继续这段行程。湖边高台之上就是诗文之中的岳阳楼,上了高台,过了两道门,三层阁楼赫然屹立眼前。天灰蒙蒙的天底下,洞庭湖边的岳阳楼越发色彩明。随着人流排队,缓缓移步向楼上走去,一楼、二楼、三楼,又随着队伍下来。当年范仲淹的文章《岳阳楼记》就该写在楼上,还有许多木柱上的对联尽显才情和风流,手录其中三副:
其一:
上联: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句,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散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怆然泪下! 下联:诸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阳城东道崖疆。潴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
其二:
上联:吕道人真无聊,八百里洞庭,飞过来,飞过去,一个神仙谁在眼? 下联:范秀才更多事,五千年乡国,什么先,什么后,万古忧乐太关心!
其三:
上联:朝游北海暮苍悟,袖里青蛇胆气粗。
下联:三醉岳阳人不识,朗吟飞过洞庭湖。
其四:
上联:我每一醉岳阳,见眼底风波,无时不作
下联:人皆欲吞云梦,问胸中块垒,何日能消
其四:
上联:后乐,先忧,范希文庶几知道
下联:昔闻,今上,杜少陵始可言诗
其五:
上联:与佛借蒲团,坐看大江浮日月
下联:有僧供笔砚,写将警句压鱼龙
其六:
上联:十五年旧地重游,云外神仙应识我
下联:八百里长天一览,湖边风月最宜秋
其七:
上联:苍茫四顾,俯吴楚剩水残山,今古战争场,只合吹铁笛一声,唤醒沧桑世界
下联:凭吊千古,问湖湘骚人词客,后先忧乐事,果谁抱布衣独任,担当日夜乾坤
其八:
上联:湖面镜磨,遥望君山凝碧色
下联:城头波憾,快登杰阁听涛声
其九:
上联:诗惭杜叟,文愧范公,我来敢挥毫,空怀千古无双士
下联:地坼楚吴,气吞云梦,此去难为景,曾上九州第一楼
每一副都让人回味无穷,流连忘返。抄几副对联,似乎再也没必要说什么了,说什么都是多余的了。
岳阳楼的一切过往,只要读这些对联就一目了然。对联也很多,都装在楼上,楼上装不下,就散落在各个亭榭阁楼上,当然过去的都是历史,今天走过,我们的这段行程也就成了历史,不管是十年,一百年,还是一千年之后,谁还知道有一伙西北人来过,看过,感叹过。人世的沧海桑田,正如八百里洞庭潮起潮落,千里奔波,也只是从这里地走过,已经历尽了千辛万苦,人生真的不易。
据说岳阳楼起源于三国,东吴鲁肃在岳阳的洞庭湖边上建了一个调兵点将的阁楼,站在上面发布作战动员令,以后历经焚毁和重建,每一次重建和维修都要著文,这些文章让岳阳楼光芒一次次激增,最有名的当然数北宋的一次重修。公元1044年北宋官员滕宗谅被贬岳州,他干了一件名扬后世的事,作为贬官,他没有在这个地方混日子,而是尽自己所能,做自己所能做的事,两年后,岳阳楼面貌焕然一新,范仲淹受请写下了《岳阳楼记》这篇记述文章,据说,当年范仲淹并没有跑到岳阳登高览胜,而是凭一副画展开想像,一挥而就,写了这篇千古名篇。他劝慰老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豪迈地抒发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家国情怀,表达了自己胸怀天下的济世思想。巨笔如椽,气盖山河。登上楼,面对这篇文章和一副副对联,只能感叹又感叹,无话可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