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原癌基因 抑癌基因 创新和保守
舒适区和非舒适区 动态平衡态
知识内化 多则惑少则优 认知
共计2130字|建议放松6分钟
1.
企业的发展有赖于它的价值观、资源和流程,而赖以生存的这些要素,也同时会由于过于强大,反向形成对于企业再发展的阻碍。
而突破企业创新窘境,就在于寻求创新和保守的动态平衡,创新过度就会威胁既有系统的稳定,而保守太强又会影响企业跨越非连续性发展。
所以说,企业要想实现基业长青的发展,也就是在于找到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平衡点,以此解决创新和保守两者之间的矛盾。
不管是苹果,还是腾讯和谷歌公司的成功,就在于他们认识到了创新和保守之间的矛盾,然后通过自我拆分和自我内部突破。
一方面,发展出了与既有业务不同的全新的生态位和竞争优势,防止了受制于原有的产业链的限制,继而由于过度抑制而错失发展,从而做到了突破式延续性创新。
另一方面,通过对于新业务的开发,也避免了和既有业务的直接竞争和冲突,让新旧两者可以共生共存,从而也做到了保守。而在个体之间的不同中,又保证了达成合而不同的平衡态。
2.
同样的,大道融通,我们可以从企业发展的道理中,透过创新和保守的角度,来重新审视思考关于我们个人发展路径。
所以,对于我们个人来说也是如此,我们也应该认识并且实现自我创新和保守的动态平衡。
而在我们个人的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就在于解决我们学习中的矛盾关系,也就是常说的“舒适区”和“紧张区”的平衡,而在两者之间就在于找到“学习区”这个平衡点。
通常情况下,我们会通过学习,从而获取相关的知识和经验,实现自我的初步发展和定位。也因此,我们习惯依赖于既有的知识做判断和工作。
而久而久之,我们过度在这个舒适区中不自知,正是由于这种保守,从而使得我们有意无意地放弃了对于新知识的获取。
但是我们知道,世界的本质是非连续性的,我们不可能通过确定性的行为去定义不确定的世界。那么随着环境和市场需求的变化,自身既有的知识和能力往往反向绑架自己,从而让自己无法走出自我发展怪圈之中。
所以正是基于这种认知误区,极大程度地限制了我们个人的发展和提升,这也是我们为何会看到很多任劳任怨的人穷其一生也终究碌碌无为的根本原因。
反之,与舒适区的学习态相对的,就是我们常常称之为的紧张区。在这个层面,我们又不同于舒适区的特点,一味地贪多求全,只希望做到无所不知和无所不能。
但是,不懂得适度地做取舍,选择那些真正对自我发展有帮助的知识和技能,而最终导致过度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或者即使大量涉猎了各方各面的知识,却没有有效地实现知识内化,从而让自己陷入过度紧张的态势。
因此反而导致自己对于自有专业的强化不足,而又在新的知识和技能获取上没有取得突破性的发展,因此让自己陷入和另外一个发展的怪圈。
所以,与舒适区和紧张区不同,我们更应该做的就是让自己处于动态发展的学习区。
也就是既防止过度依赖舒适区而对外界新知识无感的尴尬,又避免了由于过度地接触新知识而无法内化和对自我发展产生作用的紧张区。
3.
我们知道,“不能改变你行为的知识,对于你来说是无用的,或者说你根本没有从骨子里认同这个知识概念”。
这一方面,强调我们要做到知行合一,通过不断践行来检验融通自己的知识。从而使得我们心之所想,行之所为的统一。
另一方面,也是在告诫我们要平衡和正确看待知识,并不代表我们知道的越多就对于自身的发展就是最优化的选择。道德经中强调的,“少则优,多则惑”就是这个道理,而最终关键取决于被内化的知识有多少。
作为常读书的人,通常情况下会遇到这样的尴尬,也就是“知道了所有的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自己的一生”。
对于我们来说,也最需要提防这种窘境。你是否有这种感受,一直在读各种各样的书却感觉对于个人的专业却没有多大提升。我想很大程度上,就是自身没有把重点放在自己当下最应该做的能力提升方面。
这也是我们常常对于“书虫”的不屑,就是虽然个人读无禁忌涉猎面非常广,但是却最终就是个读书人。
我们一直在强调“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而时习之”就是这个道理。要做到读即为我所用,死读书不如无书,每个人每天的精力时间有限,没必要把他们浪费在无用的事情上面。
同样的,读书学习应该是为了让自己思考更加深刻,以此不为世事所迷惘,而不在于比别人更强势的咄咄逼人。
我们很多时候会因为看了很多书,也会给自己造成一种假象,就是自我感觉非常良好。我想太多的业余时间放在了对于专业外的知识获取上,虽然也打开了自己的知识面,但对于专业的深入程度是不足的。
4.
因此,在学习中,我们应该重新平衡自己的非专业和专业知识的时间和注意力配比上面。
但是,并不是说我就是否定非专业知识的作用,即使我们在学习这部分知识的时候也应该更多地思考:
“我理解了了作者的观点了吗?
这些概念和我自身专业有哪些连接共通?
我应该如何把这种观点运用在提升改善自己的专业上”?
从而,一方面保证对于业外知识的获取,另一方面让所学即所用,成为一种内化的能力。
所以说,我们说学习学习再学习就是这个道理,学习并且知道本质上并不是一个终点,而是一个静态平衡的状态。
我们应该有认为个人发展是一个动态过程的认知,同企业发展一样,我们要不断在创新和保守、舒适区和非舒适区之间找到平衡,需要讲究我们常说的“度”,正所谓“张弛有度,文武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