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自己的书墙面前,偶有幻觉——似乎身处旧书店一角;亦或在小型图书馆书架之前。书不是很多,虽只有5平方米的小书架,但立于前,目所及之处独见书排排而立。想来,其实是自己不想看到其他的东西,只一心想着书的缘故。
前些年总想做一件事,却总不能“得逞”,现在看来恐怕更是不能“小展宏图”了。当我的私人拥书量(只是喜好阅读,不敢用藏书来形容)达到了七八百本的时候,总想着能做一个公益的小图书馆。
俗话说“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好多读书人都是买的比读得快,所以我就想能做一个以个人的存书为中心,每周举办个小型读书沙龙的想法。这想法终究只是想法而已。直到有个手机APP叫樊登读书会的东西出现,我才发现曾经自己的想法早已有人在行动实践着,并且有相当多的人愿意增加自己的阅读,或带动其他人的阅读。
现今时代,个人阅读越来越趋向于专业化的方向。极速的信息流通速度带来更快节奏的生活,多少离开校园的人,还能够静心读几本书呢?尤其在图书出版、发行突飞猛进的今天,书的选择又是如此丰富的时代中,获得他人的帮助或者互相帮助的阅读行为,再适合不过对于个人的阅读生活了。
再回到我的小书墙来,“她”立起来不过短短的两个月时间,之前大多数的书都在父母家,而且那两个书柜几乎到了承受的极限。这次疫情期间,闲来无事就当是给“她们”减负——依靠家里的一面空墙,丈量、画图、设计,最终定制了一个小书墙。此过程中,免不了“挥汗如雨、气喘如牛”;眼见着一本本书爬满整面墙,窃喜之余不免开始替这满墙书抱不平——由于阅读速度慢,读完的书确实很有限。
此后的每天晚上,当老婆孩子都沉沉睡去之后,淡淡的沏一杯茉莉花茶,便开始了我久违的夜读生活。穿行于卡尔维诺的《看不见的城市》,聊聊爱因斯坦的《我的世界观》,品品《胡适文存》对近代文学的影响,听听梁文道的《我读》,感受陈丹青的“退步”,神游在木心的笔记中,醉心于美妙的文字海洋里。
每每在日记之后,我习惯了在小书墙面前站两分钟。静夜中,像极了“情人”私会一般,恋恋不舍才离“她”上床入梦去寻周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