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对很多人而言,是个神奇的领域和工具,它能够超越时空的局限,把不同时区和地区的人,因为一个或多个相似的理由聚集在一起,从而产生巨大的能量。
搞金融的人说,这比金融杠杆的放大效益还厉害,于是一整合,出现了互联网金融。
搞市场的人说,这是级别更厉害的长尾效应,于是一整合,出现了互联网商务(电商)。
总之,互联网像个增幅器、催化剂,一旦和传统企业结合,很多时候大家都看到了爆发式的化学反应。
于是大家都开始讨论互联网思维了。
互联网思维可以卖肉夹馍,可以开咖啡馆,可以卖避孕套……
但是互联网的本质,还是流量为王,说白了,是联网这件事儿打破时空局限之后,使得企业能够积累起来的巨大用户基础,这样的基础使得企业在任何商务谈判的时候都有足够的谈资,反之,都是扯淡。
举例说,最近很火的,爱做“互联网实验”的罗辑思维,短短时间内积累了几百万的粉丝用户,有了这个基础,他和很多商家进行双赢谈判为粉丝“谋福利”都有着甲方优势。
当然,互联网太大,即便是热门自媒体,还是会有人说压根没听过罗辑思维。那么,腾讯总该知道吧,腾讯手握上亿用户,随便找人谈合作,就把话撂那里,我这里有上亿潜在购买者,你说你要不要在我这个平台上露个脸吧。换做你是合作商,感觉有多大几率不会分分钟给跪了?
所以,流量为王应该是互联网思维的核心,我曾经用过这样一句话来形容这种思路:挟用户以令诸侯。
只不过呢,只不过,大多人谈论这样的互联网思维的时候,往往只注意到了流量确实带来了效益的成功案例这样一个表象,却没有关注或者说是被媒体宣传选择性地忽略了“上下文”问题:流量从哪里来?有了流量后应该怎样做?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啊,不,多少创业公司在原始流量积累的阶段苦苦挣扎,又有多少大企业手握可观的用户数却丝毫不敢踏入“互联网”这个不熟悉的门槛半步?
相关的概念,近年来周鸿祎营销自己的互联网思维应该是谈到得最多的,参考我曾写过一篇《当周鸿祎谈互联网的武器,他在谈什么》。总结这些“武器”,我觉得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原始流量积累。这个阶段是最残酷的,如果没有牛逼的大腿可以抱,基本只有靠自己体力劳动了,各种呼朋唤友人工机器刷、病毒营销拉等等等等。
2、流量为王。这个阶段就是大家最津津乐道的阶段,因为有了这个基础,下一步有很多种想象的空间。
3、流量变现。这是互联网思维的最终阶段也是最终目的,即便是打着公益旗号的组织,也没有真正免费的午餐,毕竟一是讲究双赢,二也没有人能够在要饿死的情况下参与社会生产劳动。
万变不离其宗,再怎么炒作、包装互联网思维,其实都脱离不了这些本质。不同意?你来打我呀,呵呵~~~
最后,希望看更多做流量干货的,这里分享互联网er早读课的一篇文,感觉作者还是做得很有体会的:《互联网应该如何做流量,经验秘籍大分享-20140823早读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