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家婕妤唐昭容,工诗能赋千载同。自言才艺是天真,不服丈夫胜妇人。
—01—
浩浩长史,历来不乏有才之人,唯女子者,实乃少见,其中最耀眼者,为唐昭容上官婉儿。
本是官宦之后,享有富贵,却因祖父上官仪获罪被收入掖廷为奴。虽逢巨变,环境艰苦,但依旧阻挡不住她傲世的才华。所以十四岁时,引得武后关注,此后一路青云直上,成为武则天时期最有权势的一代女官。
作为唐代最著名的女诗人,她不仅写出了很多好诗,而且也对唐代诗词文学的推广与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引领一代文风。中宗复位时期,她曾建议设置昭文馆学术,广召当朝词学之臣,大力开展文化活动。作为宰相之后,她不仅继承了祖父上官仪的文风,而且又有所创新。再加上个人的政治地位,引得世人纷纷效仿。在她仅存的遗作中,最知名的应该是《彩书怨》了,虽为一首归怨诗,但也暗示了她个人的政治命运。
文艺理论家谢无量对其就有这样的高度评价:
“婉儿承其祖,与诸学士争务华藻,沈、宋应制之作多经婉儿评定,当时以此相慕,遂成风俗,故律诗之成,上官祖孙功尤多也” 。
—02—
当然仅凭文学上的造诣,是不足以支撑她在官场、宫廷混迹多年 ,如鱼得水。武则天临朝称制,开启一段亘古未有的女皇生涯时,也让女性在唐朝的地位有所提升,也是因此上官婉儿才有了改变命运的机会。武则天对她的赏识不仅是看重她个人的诗词才华,也有她成为宫中制诰后日益显现出的政治才能。
作为女皇身边的头号女官,她在武则天为后时期,就已经通过宫中诰命的身份开始参与朝政,武则天称帝后,其诏多出于婉儿之手。虽曾恃才犯错,但因赏识并未重罚,后来就更为倚重,可以说她已经进入了女皇核心的智囊团。而且虽无宰相之实,却有“巾帼宰相”的美誉,可见其当时的地位有多高了。由此可见,此女之才、之智、之能绝非普通女子可比。
中宗李显复位后,她又成了中宗、韦后的宠儿,官至昭容,由此也算是进入了她权力的顶峰时期,真可谓身名显赫。能在两朝为官,并深受皇帝赏识,没有点手段和能力,怎么可能。想必这其中一定有她敏锐的政治嗅觉、高超的政治手腕。
虽为一介女流,但也曾权势滔天,古今实为罕见。然而女性毕竟不是政治的主角,尤其是在男尊女卑的封建时代,女性干政既不符合礼制,也是违法乱政之举 ,这是任何一个对权力敏感的皇帝所不能接受的。更为严重的是,她还卷入了中宗死后唐室内部皇权争斗的漩涡之中,这样的背景下,若想抽身事外,已无可能。
景龙四年(唐710年),中宗驾崩,韦后独揽大权,并安插重要亲信和党羽于朝廷关键位置,显然是要效仿婆婆武则天之举呀,更何况身边还有人不断进言,说她不心动,也难。李唐王室有能耐之人绝不会允许天下出现第二个武则天,所以临淄王李隆基与朝廷实力派太平公主走向联合,率先发动政变,趁势剿灭了韦后一党。
此时的上官婉儿,又摇身一变,将自己塑造成维护李唐王朝的忠臣,并想借遗旨一事收买人心,寻求获得李隆基的认可和原谅。但是她的所作所为并未被认可,也许李隆基从内心里就认为她是阳奉阴违的两面派,虚伪圆滑,又认定了她曾祸乱宫廷、过度干政,只会玩弄政治权术,毫无忠心可言,所以纵有他人求情,也必须诛杀。
她低估了英明能干的李隆基,毕竟他不是软弱昏庸的唐中宗,政治不倒翁的老伎俩在新人面前已经玩不通了。就凭违逆乱政、淫乱宫围两条罪状,都足以让她死的很惨。
—03—
上官婉儿才能出众,无可辩驳,但其人品却饱受后世争议,时至今日,依旧存在诸多分歧。《旧唐书》、《新唐书》中对她的评价更多是负面之语,比如阿谀权贵、淫乱宫围、玩弄政治。但这毕竟都是后世之言,并不一定可信,毕竟唐朝没有一部比较完整的官方史书。而且与她同时代的名人对其评价很高,并没有后人评价的那么不堪,所以同世的评价可能更为准确。至于前后评价的差异可能与唐朝开放混乱的政治氛围以及时代环境等其他因素相关。
由于史料的缺乏,加上古代社会对女性参政一直以来的偏见,所以政治女性整体上被贬低的可能性很大。而最新出土的墓葬中关于她的生平记载则与史书记载存在出入,而且也提到了她曾建议中宗约束限制韦后的权力,所以史书上说她蛊惑韦后效仿武则天应该不足为信,至于私通之说,更为离谱。再结合当世人对婉儿的评价来看,她被污名化的嫌疑很大。
至少可以肯定的是,上官婉儿在当世的评价远高于后世,她虽有错,但也没有史书评价的那么坏,毕竟她小时候曾遭遇过家庭变故,而且又深处险恶的宫廷,所以她的所作所为都只不过是为了生存和自保,可以理解。
作为一代才女,上官婉儿无疑是佼佼者,同时她懂得利用政治地位和文学才华推广诗词文学,引领了一代潮流,这样的人历史上也独一无二。
只是在那样的时代环境中,尤其是作为一个女子,身处唐王朝残酷、混乱的政治环境中,纵使你绝代风华,也难免被现实声名所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