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陪伴叫陪伴呢?我想因人而异吧!
我昨天跟几个好友吃饭,聊了很多,其中说到了陪伴。每个人对陪伴的理解都不尽相同,今天就想写写关于陪伴。
好友说妈妈小时候没怎么陪过自己,我当时就有些奇怪,问:那你妈妈干啥去了呢?好友说,妈妈一直在家,但就是没有感觉到陪伴。其他人也表示有同感,这让我对陪伴有了新的认识。回想我自己,妈妈也一直在家,妈妈话很少,总是一直在干活,我也总是跟在身边,妈妈做啥我做啥,妈妈做饭我打下手,妈妈做衣服我缝小布片,妈妈蒸馒头我玩面,妈妈挖野菜我挖草,妈妈学缝纫我涂鸦,在我的眼里这就是陪伴。
再看我和儿子,似乎陪伴发生了一些变化,我干活的时候儿子不会跟在我身边,但他经常会要求我停下手中的活专心听他讲话。他对我全神贯注地听他讲话的要求是非常高的,我稍有跑神他就会说,妈妈我在跟你说话呢!而且我发现儿子特别喜欢跟我待在一个相对狭小、安静地空间,比如茶室、咖啡馆隔间、工作室之类,我碰触不到繁杂的事务,可以全神贯注听他讲话的地方,他就愿意更多地跟我讲话而且很容易满足,基本讲个半小时就够了。而不会像在家里,一直跟我讲似乎怎么讲都讲不够似的。在家里干扰我的杂务太多,做饭、储备计划、收拾衣物、作业完成了吗、完成得怎样、还有相伴左右的手机,总是让我无法专注在孩子身上,他讲话我就是给了耳朵和嘴巴,眼神留给了各个角落,在孩子那里的感受大概就是,虽然我在但是没有陪伴吧!我在细细品味这种陪伴的意义,我想就在于那种全神贯注吧!
全神贯注又包含什么呢?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神是爱和情绪的使者,如果按排序我想眼神会是第一位的。眼神里满满的欣赏、关怀和爱意,孩子第一时间就能接收到。微笑的眼神是一种欣赏,妈妈欣赏的目光是最好的认同,这如同给孩子注射了一针强心剂,我在这里看着你,你是我的全世界,你值得被我全心地爱着。这种情感的传递没有孩子会拒绝吧!全神贯注的第二位我想是耳朵,专注地被倾听是每个人都想要的,孩子尤其渴望。当我的话被妈妈专注地倾听,说明我是重要的,我是值得被妈妈全心关注的。第三位我想是身体语音,身体微微往前倾想要靠近对方的姿态,会让孩子有被关注和重视的感觉。如果身体陷进沙发或向后仰,孩子被关注的感受会大大折扣。第四位嘴巴可以登场了,不带评判的话语在成人和孩子之间是一种极难存在的状态,但不管多难我们都值得一试,客观地表述我们看见的,是全神贯注的一种呈现。作为父母我们必须尽力而为,因为我们比人家大了好几十岁呢,重点是亲生的!如果实在做不到,嘴巴就不用登场了,前三位完全可以完成全神贯注地任务。
说完全神贯注我似乎理解了,我为何能感受到妈妈在儿时对我的陪伴。虽然语言很少,但是当我缝对了针脚、挖对了草、面团有了形状、涂鸦有了轨迹、摘菜时菜叶子没被全扔掉,总能看到妈妈或微笑或关注的眼神,虽是妈妈干活间隙的一瞥,却也足够了!
每个人、每个孩子对陪伴的感受和理解都不一样,但是核心是一样的,那就是全神贯注!
愿每个孩子都能感受到陪伴!
愿每个父母都能学会如何陪伴!
愿每个家庭都是一个好的容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