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发现,25岁是一个很让姑娘们恐慌的年纪。
我的公众号后台里每天都充斥着类似的悲观论调,许多年轻而美好的姑娘焦急地感慨:我25岁了,我老了!
很多姑娘都坚定地认为,25岁的她们正走向衰老。因为周围很多声音都告诉她们,25岁是一个姑娘生命周期的巅峰,过了25岁,她的一切将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败。她会开始松弛,开始下垂,开始变老,甚至开始变得廉价。
类似的声音还有很多。比如,女人30岁不结婚就是失败,嫁不到好老公就没有未来。比如,女人要有人疼,有人哄,要心安理得接受异性物质和精神上的馈赠,并从这些馈赠中变得更加美好。比如,亲密关系进入婚姻就会变淡,7年之痒是柴米生活的必然。再比如,生了孩子之后,女人的身材就会不可抗拒地全面崩盘。
身材崩盘之后的声音更为残酷。
比如,20几岁的姑娘变成一个凡事以“孩子”为注解的的母亲,这没什么奇怪的。40几岁的女人粗糙而疲惫地接受丈夫的出轨,孩子的叛逆,这没什么稀奇的。而50几岁的女人则是天下无敌的更年期妇女,她们购买力极强,战斗力极旺,她们可以肆意喧哗、插队、撒泼、跳舞,这也挺平常的。
不得不承认,这样的女人我们身边都有。甚至她们就是我们的母亲、婆婆、阿姨、姑姑、朋友、同事、邻居,我们司空见惯,习以为常,好像没什么不正常。甚至很多这样的声音就是她们的经验之谈。于是,这些声音就成为了一个又一个行为魔咒,让姑娘们变得越来越不可爱起来。
这样推演下来,一个姑娘的25岁,的确是生命周期的巅峰了。
我很讨厌这样的魔咒。
因为事实上,这些被大多数普通人默认并遵从的,关于女性的注解,其实都包含了极大的歧视和不公正。这些魔咒充满了对女性群体的误读,这本身就是恶毒的诅咒。
是的,这些魔咒用一种普遍现象,笼统地概括出一个寄生式的、失败的女性人生轨迹,从而搭建出一个必然悲剧化的框架。然后再由一些斗争失败,屈从于框架的女性口口相传,成为约定俗成的经验。于是,很多姑娘一辈子就生活在这样的框架里,按照一个既定的思路生活,并逐渐被这样的思路洗脑。
这就造成了一种很普遍的现象:一些女性成为了只要求权利却不愿承担义务的矛盾体。一方面,她们以女性自居,以弱者姿态向外界要求更多关爱和庇护。比如在工作出错时,凭借性别优势比男性更顺利地获得原谅。却在另一方面,不愿承认弱者地位,特别是在面对利益缺失的时候,暴跳如雷地要求平等,比如败给男性的一次升职机会。
这种矛盾也体现在生活中。
某些女性一方面享受着整个社会对她历经岁月的宽容权,比如大家往往不能接受身材臃肿的少女,却对40岁母亲的赘肉给予理解。在另一方面,却不能有效履行一个社会人所必须承担的义务,比如,一个时光打磨下的社会人,应具备的独立人格、思维模式、阅历见识、行为涵养、睿智思想、经济基础。
在这样只有权利没有义务的矛盾撕扯中,这些女性既不可避免地走向身体上的衰老,又不能获得精神和人格上的提高。所以,她们只能在很年轻的时候,凭借身体和年龄优势短暂地达成巅峰,随后便按照魔咒规定的框架,跑上了下坡路。
在这条下坡路上,她们遇到了很多没有打破魔咒的同伴,她们觉得这个魔咒真的是神奇的咒语。于是,她们就以过来人心态告诉周围所有往上跑的“异类”:“这是不可抗拒的历史车轮,你最后也将与我们一样,这是魔咒,没有能打破他,没有人。”
盲人骑瞎马走上独木桥,自以为上了阳关道而沾沾自喜,这是可怕而危险的事情。
一个不想走下坡路的姑娘,必须勇敢地打破这些魔咒。
这需要一个姑娘,不但在外表上像一个姑娘那样娇嫩柔软地生长,还要在精神上,忘记自己是个姑娘。她要像一个大写的、社会化的、独立的人那样,野蛮坚韧地独立突破人生中的考验、磨难、非议和洗脑,像一个大写的、社会化的、独立的人那样,不要馈赠,不求庇护,要彻底暴露于风雨中,头破血流、痛哭绝望、整装待发、孤独前行。
可能你要说这太艰苦,太难了。
是的,打破魔咒本身就是很艰苦、很难的事情。很少有人做得到,但这不代表没人做到。这就是为什么,同样40多岁、50多岁甚至80多岁的女人们,会呈现出完全不同且极端分化的人生状态。
只有那些做不到的人,才会卑微地陷进尘埃,用“大家皆如此”的魔咒安慰自己,麻痹自己。而那些做到的人们,她们早已走的太远,远到让人觉得她们是达人、是偶像、是奇葩甚至是假象,好像她们生活在另一个世界一样。
然而,人类生活的世界只有一个,况且这是个没有偶像的年代。
不愿尝试便只能甘于平庸,没有试过,又谈何无可奈何?
一个敢于打破魔咒的姑娘没有巅峰,她只是在不断攀爬,不断超越,她将一直向上走,没有终点,没有尽头。就算有一天,她真的走不动了,她也是那个站在高处回望的姑娘,留给世人的,将是一个越不过去、看不清楚的背影。
姑娘们,不要怕,你们的巅峰还远远没有到来,只要你肯做那个敢于打破魔咒的姑娘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