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们经常发出这样的感叹:同一个班的学生,同样的起点,同样的老师,同样的课程……成绩为啥相差那么悬殊呢?这说明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仅靠学校是远远不够的。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而家庭教育的实施者就是父母。父母的行为的确深刻地影响了孩子的习惯和性格。讲究卫生的父母少有邋遢的孩子;言语粗俗的父母,他的孩子也大多言语不太文明。如何做一名称职家长呢?北师大的一位陈老师站在一个班主任的角度提出了以下建议:
做父母也要与时俱进,采用平等、民主的方式来与孩子相处,理解他,尊重他,信任他,才是解决问题的上策。随着时代的变迁,家长也不应该落伍,要转变思想与时俱进。教育孩子要理智,而不是受情绪的牵制。家庭也要“明确责任”,家长的责任是什么?“学习”还是“教书育人”?应该是“育人”。育什么?行为、习惯、性格……家长无数次唠叨后,孩子的不良习惯仍是照旧。主要原因就是家长的责任不明确。家长要行为与教育理念步调一致,步调一致既指家长一人,也指父母双方,还指家校两方。父母即使在培养孩子的问题上存在分歧,也不要当着孩子的面争执。在现代社会里,家长依靠学校让孩子接受系统的知识学习,而学校只能承担起教育孩子的一部分,只有家庭和学校形成教育合力,孩子才能成才。所以要求孩子做到的,家长没有理由不做到。想让孩子怎么做,你就去怎么做,从正面给孩子树立一个可以模仿的榜样。生活中,父母一定不要包办,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孩子奢谈什么能力?培养生活能力就是培养独立自主能力。低调做人,高调做事,知难而进,积极进取。而且在这一过程中,还增强了孩子勤劳、责任、节约、感恩的意识。好事情做多了,坚持下来了,好习惯就形成了。
父母有别,严父慈母。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钱志亮教授指出,现代家庭教育仍应仍应夫妻有别,严父慈母。父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在两个方面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一是智慧的启迪,二是为人的引导。母亲在孩子的成长当中也有两个很重要的任务,一个是培养孩子习惯的养成――家庭生活的习惯,一定会向孩子的学习习惯迁移;母亲对孩子的另外一个影响则在于“情”的培养。
家长需要做的还有很多,比如不能拿理想当作标准来要求孩子,不要冷嘲热讽,不要护短,耐心倾听……做合格的家长很难,但却是责任,孩子的健康快乐成人成才是父母理想的追求,这是家庭幸福的源泉,愿我们且行且思,持之以恒,做称职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