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建筑市场规模庞大,2017年将会达到20万亿元之巨。全国有施工资质的施工企业有10万家左右,若平均下来每个企业可获得2亿元的市场份额,按10%的利润来计,也有平均2000万元/年的毛利率,公司也还可以生存下去,投标的日子也好过。
可是市场完全不是这样的,公司大小不同、背景不同、施工能力强弱不同。2016年某大型央企一年的签约就是1万亿元,广东有两家地方国企每年完成的工程量加起来也有1千多亿。全国特级施工企业中央企有118家,国企有84家,还有一些民企有111家。这三百多家的企业怕是早已占去相当大的市场份额。如今PPP工程又迅猛发展,央企更是一路高歌,许多中小企业只能夹缝中求生存,不少有资质的公司已经在转卖和倒闭中。
由于市场的严酷性,不少具有一定竞争能力的企业不得不走以经营为主导的市场模式。在全国各地设立分公司,靠分公司的各路神仙和老板来挽救企业。光是广东佛山市场外地进驻的施工企业就达2千多家。全国会有多少家分公司?各位都可以算出来。若是在3年前,还没有大规模的PPP工程,没有看似公平,实际与赌码类似的投标方法,这些公司或许还能混的下去。
工程投标这个市场有3大版块:一是房地产市场,这一市场多是以议标为主,而且带资严重,施工企业相对固定,投标几乎没有市场;二是企业投资,这一块版块涉及复杂的人脉关系,也是议标,多被本地企业占据;三是政府投资项目,这一市场多是公开招标,相对公平或貌似公平,各地进驻的分公司主要是在这一市场上搏杀。可是近年来ppp工程占比越来越大,政府基建项目投资被严重压缩而ppp工程是不进行施工招标的。所以各分公司的业务市场已经变得越来越小,有不少分公司已经或者准备停业。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分公司中投标从业人员多达数百万,路该怎么走?
尽快寻找一个同一行业、市场庞大,而且可以长时间走下去的事业来做吧!建筑市场将会出现一个国进民退的局面,那我们就去做一个为工程项目提供全方位服务的市场,建筑投入仍然是振兴国家经济的重要马车,那里将是一片大有作为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