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高中的时候吧,时不时就听同学们在谈论热搜,那时本身不是很感兴趣。进去看了一下热搜网友的评论,无非两样赞扬or谩骂。那时候就对这东西失去兴趣了。后来,有一些较大的社会新闻登上热搜,但是然后很快就下去了。之后我也就不感兴趣了。
对于这些热搜,特别是那些因黑而热搜的,我特别不理解。不明白怎么有那么多人去评论一件根本不关自己的事情,而且那事情还是很小的事情(穿衣,走路,姿势)。我就很纳闷了,尽管别人是明星,但是那也是普通人,是普通人就一定会有你我他都有的习惯,好的坏的都有。有一些明明是受害方,为什么没人站出来反驳,支持呢?
后来看过《柴静》之后,又有了一番领悟。书里讲了一个故事:一个小区因为某一件事情,分成了两派人。一方赞同,一方不赞同最后争执到严重影响小区里的人出行。后来处于没有发声,沉默的人开始主持大局。因为这已经影响那些中立的人。他们把道路清理,开始组织投票,协商,拍板。最后通过了这一项决定。
能够起决定作用的往往不是站在极端的两方,而是沉默,不站队的一方。因为他们往往能够更加理性的看待。
推己及人,舆论上,不那么随便发声的,沉默的,可能是不想随意发言。没有足够的证据,没有足够多的事实支持,没有足够多的自己的知识见解,他们不敢随意发表自己的看法并给出意见想法。所以他们保持沉默。也幸好他们保持沉默,没有成为盲热的追随者,也没有成为无端的为黑而黑的人。为舆论保持一丝清醒。
那么如何让这般中立的人发声呢?更好的净化舆论?在我看来,都已经说了他们是中立者,也就无须发言了。不到事物两端化的时候,他们也不会出声,但是并不代表没有想法。只是现在还没到时候。
又想到几个例子:一群人出去逛街,两个小群体对出游的地方持有不同意见,最后的决定权往往在于说随便的人。
班级竞选或是讨论的时候也不是讨论最激烈的两方,而是静静聆听双方的中间派。
一份团队分工合作中,本来是你跟另一个组织安排。但是你跟一方因分工问题发生争吵,导致工作无法继续。这时候能够让任务继续下去的往往也是本着"随便,我都可以做"的想法的人推动。
尽管例子举的有些看是理所当然而又必然的事情。但是如果我们往深处想为什么他是必然的,理所当然的,我们就会明白,他们可能真的是理智始终在的人群。
看评论的时候,脑子里有时候会串出:发声多么容易啊,打打字就行了。可是要承担发声后的责任就不是那么容易了。就像现在我一样,打了一些自己的看法,都是兢兢战战的。害怕自己的想法有些片面,狭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