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到了白露季节,当年的草鱼种就会发生死亡的现象,有时大草鱼也会出现死亡的现象甚至池塘中的其它所有品种的鱼都“在劫难逃”,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我们对“白露劫”防不胜防呢?
白露是九月的头一个节气。到了白露,由于温度降低,水汽在地面或近地物体上凝结而成水珠,清晨的露水日益加厚,凝结成一层白白的水滴,所以就称之为白露。
一、白露的气候特点:
1、最大的气候特点是昼夜温差大,白天中午时炎热,但夜晚就会很凉爽,昼夜温差甚至相差10℃以上。
2、东风、东北风居多。
二、养殖池塘特点:
1、池塘中上下层水层温差大,易造成水体分层及返底缺氧,淤泥里的寄生虫卵及细菌等大量滋生繁殖。
2、到了养殖中后期,池塘水质底质污染重,水体富营养化,藻类单一,容易发生“倒藻”水变。
3、池塘负荷加重,容易发生池塘缺氧的现象。
4、残饵粪便积累多,藻类由于温差死亡多,毒素易积累,氨氮、亚硝酸盐等有毒有害物质增多。
三、鱼类的特点:
1、水温适宜,正是“长鱼”的时候,投饵率加大,相应鱼的肝脏及消化负担加重。
2、水中溶解氧饱和度不高,经常使鱼处于缺氧状态,造成鱼类的体质变差。
3、水体中的有害菌和寄生虫的数量增多,易感染鱼体发病。
4、前期养殖过程中使用过多的抗菌药及抗生素导致鱼类机体产生耐药性,发病时治疗效果不理想。
四、白露前池塘管理四大误区:
误区一:温度适宜,鱼类吃食好,尽可能多投喂。特别是下午那餐投料,水体中溶氧高,鱼类摄食好,然而投喂过多并不是好事,会导致鱼类晚上因消化而缺氧加重,反而影响饲料的转化率,无形中增高了饵料系数。
误区二:风可以增氧,不用开增氧机。风大时可以利用风力给养殖池塘增氧无可厚非,但是白露左右东风、东北风居多,容易导致池塘底部沉积了一年的有机杂质往上翻,有时甚至导致缺氧加重。
误区三:经常杀虫杀菌就能预防鱼类发病。“有害菌”、“寄生虫”也是池塘生态系统中的一部分,我们是无法将它们“赶尽杀绝”的。比如:池塘中100个有害菌,杀死了99个,还剩下1个,我们都知道细菌的繁殖能力很强,过不了多久又会产生很多的细菌了,于是进入了一个杀菌的死循环。
误区四:紧盯水质指标。随着投喂量的增加,池塘水质底质的恶化,很多池塘都会出现亚硝酸盐居高不下的现象(特别是投喂高蛋白饲料的池塘),使用很多降亚硝酸盐的药物也无济于事,事实上稳定才是硬道理。记得有次我在鱼缸里面养了几条鱼,亚硝酸盐很高,于是将鱼缸里面的水换掉一大半,结果亚硝酸盐没有了,鱼也死了。通过这个实例即可证明稳定才是硬道理。
五、白露前池塘的管理操作建议:
1、对于负荷较重的池塘,可选择适当的卖鱼(特别是白鲢,近期投喂黄鳝白鲢的价格好),降低养殖密度以减少池塘负荷。
2、水质不好的池塘晴天中午多开增氧机,晚上早开增氧机,有条件的可以少量多次的更换新鲜水质增加水体溶氧。
3、定期使用“福地安II”改底,可有效减少寄生虫及有害菌的繁殖,达到抑虫抑菌的目的,减少鱼体发病。
4、定期使用“利菌多”等活菌制剂调节水质和分解池塘中的残饵粪便等有机质,定期使用“碧水安”解毒,特别是天气不稳定和变化较大的时候;
5、天气不好时减少投喂量,特别是晚上那餐可以适当的提前或者减少投喂量,有必要时可增加投喂的餐数但不增加投饵率;白露之前提前使用“营养快线”+“利肠安”保肝防肠炎,有时可添加“鱼大四号”、“低聚糖”等增强鱼体体质;
6、不盲目杀虫,杀虫时有必要将鱼带到利洋水产药店进行显微镜检测诊断,因为不同种类的寄生虫对不同的杀虫药的敏感性是不一样的,检测诊断后以便有针对性的选择最优的杀虫药物。
白露前池塘的管理操作总结起来就是十八个字:重可控、多增氧、勤改底、巧稳水、常保健、少杀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