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年前,有个朋友刚结婚没多久,她跟老公的关系不错,跟婆婆的关系说不上很不好,但她就是感觉没有家的归属感。
我那时已经是名心理咨询师了,那段时间我们每次见面的时候,她都会跟我诉说内心的痛苦。
不管我是作为她的朋友,还是作为心理咨询师,我都要帮助她。我认真地倾听,努力地回应,她依然痛苦。
我记得不能跟朋友做心理咨询这个祖训,跟她商议推荐其他的咨询师给她。我联系了两名我认可的咨询师,对方跟我说了收费。我的朋友看了,就没说话了。
虽然对于她来说,抓住了华强北电子市场的红利,赚取了这辈子都花不完的财富,不过要把这财富花在心理咨询上,她是不愿意的。
也就是说:劝人做心理咨询,如抢人钱财。
对于绝大部分的人来说,花钱做心理咨询,那是绝对不可能的。我找朋友说说,或者我自己抗抗就可以了。
今天我来说说,即便你遇到一个心理咨询师的朋友,和去做心理咨询有什么不同。
如果我的来访带着结婚后没有归属感这个问题来找我。我会先跟她确定她来咨询的问题。如果是现实层面的问题,比如我结婚后跟婆婆关系不好,我要不要搬出去住?这样的问题需要转换成心理层面的问题。而结婚后没有归属感这本身就是心理层面的问题。
然后我会跟她了解具体情况和她的成长经历,虽然现在因为经验的增长,有时候不需要了解太清楚就知道问题的核心是什么,但在前期的咨询中,我还是会侧重于这两方面的了解。
每次咨询后,我都会进行记录。这些记录既可以帮助我用于思考,形成从心理的视角对来访的整体理解,也会在我遇到困难时,是整理呈报给督导或者其他同行的依据。请放心,这一切都是在保密匿名的情况下进行的。
我们会约定一周一次或者一周两次的咨询,我们会探讨她内心任何的想法感受,也会去探讨她和我(咨询师)的关系,帮助她深入地理解自己。随着咨询的深入,随着她对自己内心的理解,对她来说,困扰她的问题有了新的理解,就得到了解决。当然,人的潜意识是广袤的,要达到理解并不容易。
当我的朋友带着同样的问题来找我,我们每次都是在外面吃饭时谈起。虽然我知道她很小就没有了妈妈,也有在姑姑家寄养过,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她对家没有归属感。可是这只是知道了原因,却无法开展更深入的探讨,尤其是涉及到她内心深处的想法和感受。要知道,我们是在热热闹闹的餐馆。
有人会说,我们不在餐馆谈,我们找一个咨询室一样的环境,在家里没有人很安静的时候谈。
这也不是不可以。不过我们是朋友,假如在这个过程中涉及到私密内容,她能够坦然地讲吗?她妈妈很早过世,假设她爸爸跟另外的人在一起,或者她发现了她爸爸其他的私密内容,很多来访都会发现爸爸出轨、看色情图片等,这给他们的内心带来大的冲击。或者她对爸爸有强烈的负性情感,有的来访在咨询中都很难表达这部分,更何况我们是朋友,更难表达。但这些都是咨询中很重要的内容,很有可能怎么都无法表达,从而影响咨询的深入。
有人可能会说,没有关系,我什么都可以说。即便是这样,这也会涉及到改变。
我们都知道,人们最终来找心理咨询,因为靠自己无法改变。而心理咨询最重要的部分是改变。为了促进改变,心理咨询发展了很多理论和技术。一定要付费咨询就是其中之一,因为如果不付费,来访会感觉没有付出,潜意识觉得欠咨询师,这会影响改变。
当朋友来做心理咨询时,作为咨询师的我是收费还是不收费?如果我按照我的资费标准收取,朋友会觉得我怎么收取这么多。她来找我咨询,不就是想省费用吗?如果我不收费或者少收费,我内心会平衡吗?即便我内心是平衡的,朋友的内心平衡吗?她内心会知道她没有给我我日常的费用,她会觉得欠我的,而这部分心理会影响她的改变,那岂不是得不偿失。
还有一点,可能是最重要的。我们都知道,医生不能给自己的家人或者亲近的人做手术,因为太容易紧张担忧了。对于咨询师来说,也是这样。
当面对陌生人时,可以在咨询中不急不躁地按照心理咨询要求的方式给来访咨询。
但如果是面对自己的家人或者朋友,内心也是会着急担忧的,想要快点帮助到她,再加上环境的影响、时间的紧迫、参与人员嘈杂等等。心理咨询时咨询师是完全放空自己,全身心地关注来访的内心。但在家人和朋友这个复杂的环境下,很难放空自己,更何况,常常你面对的是关系中的其他人,并不是当事人。
在这个情况下,心理咨询师也变成了普通人,只不过是用心理咨询的视角分析总结建议给方法,根本没有条件开展正规的心理咨询,而这些是不会有效果的,对家人和朋友没有什么改变意义上的帮助。
盗亦有道,各个行业有各个行业的行规。这些行规是一种保护,保护行业得以运转和发展。在心理咨询发展的早期,是可以给家人朋友做咨询的,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造成了很多不好的结果,就确立了心理咨询行业的行规:心理咨询师不能够给关系亲近的人做咨询,也不能给跟来访关系亲近的人同时做咨询。